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识课

(2023-09-15 14:17:25)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文化

自费出书

分类: 好书推荐
常识课

常识课,在学校教育之外,却决定了每一个人的一生。

(1)这是一本指点迷航的常识书。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经历过迷茫,或者正在迷茫之中。比如,我为什么会有社交恐惧症?我该如何说“不”?人为什么要结婚?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常识里,或是没人教给我们,或是我们不自知。《常识课》讲常识、辩常识,让我们化常识为真知,以常识为友,扬帆起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快来开启一场“心灵马杀鸡”吧。


(2)这是一本直率通达的哲理书。杜骏飞老师在大学从教30多年,既是老师,又是学者、诗人、父亲。他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执教多年的丰富经验,还有作为人文学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他开设的在线公益人文课程“杜课”反响热烈,帮助许多人走出困境。《常识课》富有哲理,金句频出,直击灵魂。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豁然开朗,醍醐灌顶。

(3)这是一本设计精美的陪伴书。《常识课》由“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得主朱赢椿先生精心设计,苹果绿的封面充满活力,文内有切口导航,附关键词索引,快速精准定位你想看的内容。封面进口环保艺术纸,内文典雅绵软纯质纸,保护眼睛、不易疲劳。小小的书本,便于随身携带,无论旅行、通勤、出差,都能一直陪伴,热爱阅读的你不容错过!

 
内容简介
《常识课》用理性、学术的视角解读当代学生成长、求学、求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涉及家庭、情感、学业、职场等领域,又涵盖新闻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等学科,具有思考的深度和学养的厚度。书中的一篇篇文章,不仅具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视野,更包含了人文精神、时代情怀以及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每一篇都发人深省,予人启迪,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杜骏飞: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者,社会教育工作者。“杜课”“杜课堂”创办人。长期致力于面向社会的人文教育,已通过个人公众号“杜课”推出近一千期在线公益人文课程。

目  录
目录
感恩曲
网络写作的23条戒律
父母与子女
恋爱是一棵树爱上另一棵树
微博掐架定律
师生关系
早恋
校园霸凌
女生节寄语
爱国
空心人
给考研失利同学的一封信
死亡课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一个教师的自白(代序)

我直到做了父亲之后,才慢慢领悟到,其实,眼前的每一个学生,包括那最平庸、最不起眼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珍宝,承载了他们的无尽希望。
如果我的孩子天资稍差,抑或顽劣不驯时,我希望他的老师如何,那我亦自当如何。
许多新生入学后,慢慢会在内心集聚起这样一种痛苦的感受 :在这个校园里,乃至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其实没有人真正在意你。
于是,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让他知道:我在意你。即使你不用温和的鼓励和赞许,也要用严厉的批评和敦促告诉他。
即使是一句问候,一个提问,一个眼神,也能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
每一年的毕业时节,都在和我的学生告别。本科生,四年,研究生,两年或三年。从素不相识,到共享一份份喜怒哀乐,到教学相长,然后从相濡以沫到相忘于江湖。
往往是,师生之间刚刚成为真正的相知,就不得不在路口告别。这是每一个教师的酸楚时刻。我见证了你们的成长,见证了你们的青春光华,见证了你们步入更新的人生,却被迫移开视线,然后又回到下一个原点,等待下一个学年,面对下一批懵懂、陌生的你们。
所以,这真是甜蜜而感伤的职业。
在一个“百度知道”的时代,教师所能传授给学生的,其实已不是知识,而是智识。智识里有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超越知识的那一部分 :例如意志力、方法论、价值观。
智识是方法,所以教师需要有方法。智识是智慧,所以教师需要有智慧。智识是态度,所以教师需要有态度。智识是性情,所以教师需要有性情。智识是人格,所以教师需要有人格。
这就是一个典范的教师值得尊敬的全部原因。
教师的职业本质,其实是从未来回来跟学生说话。
我曾经举《肖申克的救赎》为例,说明教育的意义。老瑞德说 :“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大错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
真正好的教育,是像这样穿越未来和过去的玄秘低语。因为有教师的灵魂传信,学生才不至犯下他本可避免的大错。
经验表明,学生对教师的回避,未必是出自冷漠,而有可能只是期待 ;同理,沉默的学生往往思如泉涌,木讷的学生往往感情深挚,粗疏的学生往往大有担当。还有,中上之才往往前途无量。
但洞察这些,需要时间。一个阅人无数、愿意体察学生的老师,比执着于学分、成绩的老师更适合这个职业。
最好的教师不是为教书、打分而来,更不固执于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他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然后——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常跟弟子谈餐桌礼仪,特别是在中国式的酒桌上。我是刻意为之。
在今天,教导学生社会化,比教会他们写作论文更刻不容缓。论文关乎学业,而社会化水平关乎生存。
无论你是否相信,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敬酒和祝祷,如何回馈别人的善意、应对意外的挑战,确实比论文、作业和学分更关乎他们一生的命运。
如果一个人的身份是学生,他们大多是无所谓好坏的,在学校里,他们平等而无辜。这是一切教育、奖惩的逻辑起点。
当然,从他们成年后的历史来看,其中有好苗子,也有坏基因。
教师对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无能为力,但在告诉学生何为好坏时大有可为,这就是价值观教育。这是学校里唯一可靠的教育路径。
价值观的养成大多取径于耳濡目染的熏陶,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即风气。
学校很难改变所有人抽象的人生,但具体的教师面对具体的学生时可以!
教师不是用来教育一群抽象的“学生阶层”的,而是用于帮助一个一个具体而微的个人的。
好的教师,应该也的确能够改善他所面对的学生的人生。
当他这么做时,眼前遍布预感,内心充满责任。
这就是教师的职业精神。
一个教师,难免会时常想到这个职业有什么回报。我也跟同学们说 :等到退休后,我会走遍大江南北,挨家挨户地去你们家吃饭。还说 :将来同学们要时常回来看望冷冷清清的老师。
但实际上,我知道,这些都是不重要的愿景,也是教师职业回报中最不重要的部分。
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我们有机会在学生人生中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学生,偏偏是你来到我的面前。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教室,偏偏你只来到我的门前。正如这个教师节有那么多的文章,偏偏是你读到了这一篇。
我教了你,你成了我的成就,这是我能收到的最大的报酬。
英文里有一句话 :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成为谁)。我想把它翻译得古雅一点 :
眷爱非为君如是,
如是为我半由君。
那一天,从仙林赶回鼓楼,去参加同学们为我举行的教师节茶叙。坐在车上,窗外瓢泼大雨,使我忽然忆起了有一年的雪。
在那个大雪纷飞的清晨,我带学生在鼓楼茶馆上过一次课,结果课堂失控了,刚讲了两个段子,学生就兴奋地跑到露天打雪仗去了。
我还记得当时的热闹,以及香茶的味道,不过那些学生的名字、课上的内容,是再也想不起来了。
这大约是一个教师最纯粹的回忆,也是漫长职业生涯能给我的全部意义。
《常识课》,刊录了我作为一个教师的通识辅导。其内容,以微信公众号“杜课”为蓝本,我在致谢和跋里,讲述了“杜课”的故事。
本书在一千余篇“杜课”中,选编和改写了九十篇,题为《常识课》:它不是时政讨论,不是人物故事,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思想文化,而是一个讲述人生常识的选本。
那些未被选编的内容也很重要,但,还是留待以后吧。毕竟,在我们的教育中,最需要擦亮的,恰恰是那些被长久遮蔽的常识部分。
而人最重要的素养,也正是我们称之为“常识”的内容,它们大多无法用考卷来衡量,容易被专业教育、应试教育所轻视。例如 :敬畏的能力,反思的能力,爱与同情的能力,社会化与同理心,容错性与宽容力,沟通与理解力,幽默感与快乐,运动家精神,忍耐与自我约束,遗忘力与钝感力,勇敢,专注力,想象力,奉献、牺牲与利他精神,审美,学习力,领导力,以及信仰的能力,等等。
这些内容,是《常识课》的主要部分。我希望,其中有一些吉光片羽,或能对读者有用 ;我更希望,《常识课》能像一些古老的思想故事那样,长久地陪伴一些读者的人生。
本书的编订,纯以教学的先后排序,也间或记录师生生活的场景。我想,流水般的讲述,或许才是自然的。好的人生故事,大概也像流水一样,朴素又安静。

 

恋爱是一棵树爱上另一棵树
主题词:恋爱,失恋
编辑注:答问,夏溦整理。

你问我,恋人之间,什么样的相处模式最好。我想,也许没有确切的答案。
情侣之间的相处,需要两个人对爱情的认知一致。互相依赖或是单方面依附的爱,都可以被认可,只要双方觉得这样很好,并且不厌倦于此。
在恋爱关系里,外人不必去评价这段关系好或不好,因为时间会给出答案。
如果采取偏激的方式看待恋爱,认为它必须服从标准答案,你很可能找不到爱情。如果你把恋爱看得太沉重、太唯一,甚至认为它攸关生死,爱的关系会走向它的反面。
有些人在感情失意后反应很激烈,久久不能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甚至想自杀者也大有人在,这是因为他们把恋爱当成了整个世界,把一个人对他(她)的感情看作人生的全部意义。这样的观念,是对恋爱本义的扭曲。
尽管小说会歌颂那种“至高无上的爱情”,例如为了爱牺牲自我,为了爱而如飞蛾扑火。但是,就现实生活而言,一个人为了一段挫败的感情便失去对生命的责任感,失去对世界万物的向往,这种人生观是残缺的,这样的人格也是不完善的。
一个人,如果有人生抱负,有崇高的想象,有自主的精神,有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他就绝不会因为失恋而寻死觅活。
至于有些人在恋爱后,生活的重心向感情偏移,从而疏远好友、家人,这倒不必紧张。
心理学家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热恋中的人是浑然忘我的,不要说父母,就连自己都忘掉了。”这种热恋的实质,是心理上的脆弱面,也是一种美好的病态,是上帝设计人类时预设的一个桥段 :让人投入更多感性,从而使生命得到更多的延续。
热恋中的人,迟早会恢复正常。越是快速热恋的人,越容易快速恢复正常。
所以,不要紧张。当然,如果恋爱的狂热对其他人形成了过多的困扰,请你警惕。
理想的恋爱,是一棵树爱上另一棵树。理想的婚姻,是两棵树相互热爱。
我希望,你的人生是有根的,你的爱是有根的。恋爱中的人,你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不会因为另一棵树的不相扶持便丧失了你人生的价值。
两棵树相互依偎,即使分开,你依然是一棵完整的树。
对于现代女性来说,不管任何时候,你都要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爱好、个性,自己的朋友圈和人生目标,而不仅仅只有恋爱。
持久的爱情,大多会在恋爱中尊重对方、尊重自我,保持激情、保持理性。
你的人生是由诸多维度编织而成的,有事业、有友谊、有爱情、有亲情,还有精神归依和社会公益。这样的人生航船,就有了许多锚,它使你得以轻松地锚定在不同的港口,任何一个锚的松脱,都不会影响你继续自己的人生航程。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作者的话
在大学从教多年,我真切地了解到:许多人在少年时没有自主的生活,也缺乏对生活的认知,思维曾被伤害,个性曾被湮没,渴求曾被忽略,甚至无从幻想自己的人生。于是在成年后,有人不会思考,有人不会恋爱,有人不知如何面对父母、领导与陌生人,有人惧怕探索与失败,更有无数人日夜焦虑未来。

如果一种完善的教育环境不会马上降临,那么,身为教师,就要自觉地帮助学生养成人生。除了专业授课之外,教师还应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贡献情感、关怀“人”,贡献思想、发展“人”。是的,总还是需要有一些教师,去解答课堂上永不触及的问题,总还是需要有一些课本,能帮助“人”的生存。
——杜骏飞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jwtxbooks.com
投稿邮箱:178721100@qq.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