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泰研究十七:成长的价值(1)

(2011-09-24 08:59:23)
标签:

股票

分类: 公司和行业

http://blog.donews.com/michaelchen/archive/2009/07

在第十五篇《扩容和竞争》中,笔者说明了鲁泰公司如何通过扩股获得核心资本金,从而在竞争中,快速扩张而获得领先于对手的竞争优势。这一节,继续以鲁泰纺织为例子,转而从一个外部小股东立场考虑,当在证券市场上买入该公司股票,获得股权后,如果不考虑资本市场每日价格波动对市值的影响,纯粹长期持股,并在某一时刻将其股权以账面价值清算的话,其价值如何随着公司的成长而变化。

 

在前一篇已经说明,鲁泰公司经历过几次重要的扩股过程,印股票换钞票:1993年实行股份制改造,发行内部职工股2000万股。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市场发行B8000万股,融资1.5亿元港币。2000年底,公司增发A5000万股,融资8.9亿元。2008年底,增发1.5亿股,融资9.5亿人民币。

 

在一个公司通过增发来扩张股本的过程中,原有的股东,如果不追加资金,便相当于以原有股权和新股东合资,从而股权被稀释。下面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泰纶纺织有限公司来观察其股本情况。选择该股东的第一个好处,是该股东自合资以来,作为第一大股东,其股票从未在市场上出售过,股权非常稳定。二是该公司一直采用持有股权获取分红的办法。分红从没有重新追加以增加股权。而对应A股大股东,在股改过程,一方面在对价时送出股票,同时则以分红增持回来股票,令到股本发生变化,外资方没有股改因素干扰,更有利于进行研究考察。

 

考察股东的投资回报,最简单的办法,是先直接考察泰纶纺织的股权变化及回报,再基于其上,加入股票市场上的溢价变化,以前者为坐标,便可以进一步分解出投资者的收益回报中,来源于不同的部分。下表是泰纶纺织有限公司所持有鲁泰纺织的历年股份情况。

 

 

年度

总股本

泰纶纺织(万股)

占股本百分比

每股净资产

股本价值

每股

分红

现金分红

股本+分红

备注

1994

7830

2915

37.23%

2.07

6,044.81

0.25

728.75

6,773.56

 

1995

7830

2915

37.23%

2.07

6,046.67

0.26

757.90

6,804.57

 

1996

7830

2915

37.23%

1.97

5,734.32

0

0.00

5,734.32

 

1997

15830

2915

18.41%

1.96

5,705.15

0.30625

892.72

6,597.87

B

1998

15830

2915

18.41%

2.03

5,912.31

0.2675

779.76

6,692.07

 

1999

15830

2915

18.41%

2.12

6,171.96

0.318

926.97

7,098.93

 

2000

20830

2915

13.99%

5.81

16,947.86

0.45

1,311.75

18,259.61

A

2001

27079

3789.5

13.99%

4.58

17,353.00

0.318

1,205.06

18,558.06

 

2002

35202.7

4926.35

13.99%

3.58

17,631.90

0.3

1,477.91

19,109.81

 

2003

42243.24

5911.62

13.99%

3.44

20,321.45

0.375

2,216.86

22,538.31

 

2004

42243.24

5911.62

13.99%

3.75

22,150.36

0.375

2,216.86

24,367.22

 

2005

42243.24

5911.62

13.99%

4.11

24,310.23

0.3

1,773.49

26,083.72

 

2006

42243.24

5911.62

13.99%

4.66

27,519.81

0.3718

2,197.94

29,717.75

 

2007

84486.48

11823.24

13.99%

2.68

31,711.23

0.2223

2,628.31

34,339.53

 

2008

99486.48

11823.24

11.88%

3.56

42,084.93

0.2

2,364.65

44,449.57

A

 

 

 

 

 

 

 

 

 

 

 

 

 

 

 

 

 

 

如同第十五篇所说明,在1994-1997年间,未增发b股之前四年间,总股本没有变化,泰伦所持股份额也没有变化。鲁泰公司采用高分红政策,而且由于会计误差,过度分红,分红的支出,比赚的还多,导致每股净资产下降。

 

表格中的“股本价值”一栏的算法,是将泰伦公司所持有股数乘以每股净资产价值,即是该公司持有的股权账面净值。因该公司尚未公开上市,因此没有如何估算其溢价问题,直接用账面净资产面值来衡量其面值是一个合适的基尺。(用资产净值核算作为基准基尺的办法,并非可以适应于所有公司分析,每个行业公司生意模式不同,行业地位不同,应采用不同基尺核算。在本文这个例子中,用资产净值为一较方便做法。)由于过度分红,净资产下降,股数不变,因此对应股权净值于1996年下降。

 

“股本价值+分红”一栏,是将该年的股本净值加上现金分红。可以看到,1996年,该数值同样是下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该公司亏本,因为该栏只是显示该年情况,从投资回报上看,前三年还收到现金分红,如果将其累积起来和股本价值求和,不计算通货膨胀及利息的话,1997年该公司的总分红回报加股权净值是7355.7万,相比于1994年,还是赚钱的。关于投资回报的进一步核算,留待后面再行讨论,现在先将焦点集中在股权价值变化上。

由于几乎全部分红,公司无法积累起更多资金来发展,便需要募集新资金。1997年底,该公司增发了8000万股B股,融资1.5亿元港币。如同第十五篇所说明的,增发时的每股价格,和每股净资产相当,是以每股净资产的股权面值,去和新的股东合资。可以看到,泰伦公司所持有的股数没有变化,但占公司的股本百分比,下降了接近一半,股权被严重稀释。由于增发B股价格和净资产相当,因此,实际上的每股净资产几乎没有变化。

 

1997-2000年间,分红保持高水位,但开始略有留存收益。(约留存20%,可以将该表格和第十五篇对照着看,从会计上看,每股净资产的增加,来源于留存收益部分所追加,数据很清晰的显示了这一点)由于每股净资产没有明显变化,对应每股赚钱能力也看不到大幅度增加,因此泰伦公司的股权净值+分红,也和先前差距不大。这说明合资后的公司,所拿到的资金的投资回报率没有特别大幅度提升。

 

上面这一数据说明,如果原有股东,以账面净资产面值募集资金,和新股东合资的话,尽管合资公司获得高速成长,但对原有股东来说,拿到的新资金,扩产生产纺织产品,但利润率如果没有超过原来的水平的话,那么,对于原有股东来说,并没有获得任何超额收益。——对于原有股东来说,除非分摊股权得到的新资金有超额利润回报,成长才有价值。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大部分的新兴市场,常过度强调成长性,给于高溢价。但事实上,成长和竞争,常带来边际收益的递减,此时,成长实际上是摧毁价值的。所以,成长是否有价值,关键是看追加资本的投资回报率是否超过原有毛利。而不能单纯盲目看增长,更不能单纯因为高成长而给与高溢价。

 

但是,如果新增发的股票价格,与原净资产有大幅度溢价,情况便不同了。2000年底,公司增发A5000万股,融资8.9亿元。如同第十五篇所说明,发行新股前的每股净资产是2.12元。但A股的股东,是以18元的价格,买入该股票,在一级市场上,这一笔资金,是转入鲁泰纺织作为资本金,实际上,相当于一手股东,是以该价格,来和原先每股2.12元净资产的原股东合资。

 

无论是打新股的IPO股东,一转手在二级市场上卖掉,还是在二级市场上买入的小投资者,试图获得交易差价。从股权角度看,其本质均是以一个非常高昂的价格,去和原有的股东合资。所付出的部分溢价,虽然最终为公司所全部吸收,并分摊到每个股东去,在摊薄之后,变成每股净资产是5.81元。但对于不同股东来说,分配不同。原有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变成原来的2.74倍。对应股本净值立刻大幅度随之攀升。

 

高溢价增发新股,便相当于新股东在补贴旧股东,(使得泰伦公司持有股权净值大幅度增大)。如果鲁泰纺织运用资产的能力不变的话,那么,每一次溢价增发新股,对于原有股东来说,便以一个乘数扩大了所持有股权的每股净值。如果市场上保持以同样的PE倍数(比如说,10PE)来估算股权市值的话,那么每一次增发,同样提高了持股的市值。

 

2000年这一次增发,极大的补贴了原有的股东。这和合资公司的成长是两个独立的事情。对于原股东来说,因为股价的溢价发行而使获得一大笔资本性收益。但这笔收益不是即刻兑现,在这一增发过程中,A股大股东及员工内部股的股权净值以大幅度溢价上市发售,一方面套现获利,二则每股净资产增厚。由于A股大股东股权锁定被,就算账面面值大增,但仍不能出卖,纯粹纸上富贵。真正的好处还是增厚了每股净资产。但对于已经可以再市场上流通的B股股东来说,股票是可以流通的,但A-B股股价之间一直有差距未拉平,无法通过即时差价来套利。这时,真正最有利的,是长线投资者,特别是原有的长线持股股东,有心与该公司长期合资做生意,享受分红者来说,根本无须在市场上炒出炒入,安坐便可以获得这部分收益。随着后续几年的红利及每股净资产增厚,这部分溢价便慢慢兑现。

 

可以看到,2000-2004年,由于合资公司获得廉价资金,投资回报得法,净利逐年增大,最终体现为红利和留存收益逐步增大。2004-2007年,鲁泰纺织发行债转股未遂,转而扩大留存收益比率,利用银行资金借债扩产,其中应对策略,变化,已经在之前十数篇论述了。在这一过程,鲁泰公司逐步成长,由于新项目投资回报率高,股东拿稳股权,坐享成长的利润,而股权净值随之逐步增厚。这时泰伦的股本价值及分红增大,体现的才是这部分成长的价值。在2000-2007年间,股权净值增大了一倍。但没有前面由于高溢价发行股票时来得惊人。

 

在这个过程中,该公司进行了几次拆股。股票数目大幅度增大,泰伦公司的股票数目随之增大,但这实际上只是一个障眼法。可以看到,泰伦公司占合资公司鲁泰纺织的股权比例在这一时期完全没有变化,拆股对于股权持有者,实际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