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2019-09-12 00:22:34)

北京协和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 鲍秀兰

黄疸分类

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往往黄疸数值高。且对生长发育会有影响,是需要遵医嘱治疗的,比如蓝光照射。

https://pic.wenwo.com/fimg/72117279539.jpg

1、生理性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是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黄疸特点: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应对方法: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适,定期检查黄疸值即可。

2、母乳性黄疸

是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对于母乳性黄疸来说,一般存在时间比较长,甚至会长达3-4个月,一般情况下母乳性黄疸不会太高,对宝宝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

黄疸特点: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应对方法:出现母乳性黄疸,当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并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总胆红素小于15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高于15mg/dl就要注意,及时去医院诊治。

总结:

新生儿多是生理性或者母乳性黄疸,一般无需治疗,慢慢会消退。黄疸是由于体内的胆红素淤积导致的,而排出胆红素最好的办法就是排便,所以保证宝宝的规律的排便是降低黄疸值最好的办法 。家长平时可以给宝宝顺时针打圈按摩下小肚子,或者让宝宝多趴一趴,这些对于宝宝排便有帮助。

家长要持续检测宝宝的黄疸值,只要不超过15mg/dl,家长一般无需紧张,如果持续明显的增高、伴随进食减少、腹胀等。应及时就诊,排除异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