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天是断奶的好时机?关于断奶,很多妈妈都做错了!

(2018-04-01 00:22:31)
标签:

杂谈

北京协和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 鲍秀兰

https://pic.wenwo.com/fimg/8459113353.jpg



断奶最佳的时期是春季吗?


估计很多妈妈都听说过春季适合给宝宝断奶,于是掐着这个时间点想趁机给宝宝断掉。


那么春季到底是不是最佳断奶期呢?


这个说法,有对也有不对。


对的是:相对于夏天的燥热和冬天寒冷,春秋季节气温适宜,宝宝的肠胃比较容易接受新的食物,不容易出现腹泻等疾病。


但不对的是,掐着这个时间点来给宝宝断奶,未免过于教条了。


所谓“最佳断奶时机”,一定是从宝宝的实际发育情况出发的,而不是刻板地在某个月份、某个季节给宝宝断奶。妈妈们绝不能仅凭温度适宜,就草草决定立即断奶。



母乳喂养到几岁才最好?


母乳对宝宝来说是最理想的食物,美国儿科学会建议至少喂到 岁以后;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喂养到 岁及以后。


然而,还有很多妈妈担心“母乳6个月后会没营养”?


很可能因为大家误解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那段话: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至少纯母乳喂养6个月。在婴儿满6个月后,应该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甚至更多。


6个月后之所以要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不是因为母乳没有营养了,而是因为宝宝对营养的需求更高了。并且从宝宝成长的角度来看,添加辅食是为了逐步向幼儿饮食、儿童饮食的阶段过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能断章取义地理解为“6个月后的母乳就没有营养了”。


https://pic.wenwo.com/fimg/9385113195.jpg



如何正确给宝宝断奶?


以下信号代表宝宝到了“最佳断奶期”


1、能吃的辅食种类比较多,对母乳的依赖逐渐降低了;

2、饮食逐渐转向固体食物;

3、对母乳的兴趣下降,吃奶时容易分心,喜欢东张西望,甚至跑开;

4、能适应母乳以外的乳制品。

最理想的断奶方式是自然离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能自然离乳,有些可能需要经历一番折腾。妈妈应提前了解正确的断奶技巧,以帮助宝宝顺利度过断奶期。


1. 循序渐进


断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让宝宝熟悉配方奶并接受配方奶的味道,再慢慢替代母乳。


每天减少一次或者两次,逐渐到停止,期间增加其他食物喂养次数,这种断奶方式一方面妈妈不会因胀奶难受,一方面宝宝也有个适应的过程。


如果胀奶,妈妈们可以用冷敷来减轻乳房肿胀感。


2.减少夜奶 


有些宝宝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或者半夜要吃奶,这样对于断奶是不利的。


爸爸妈妈尽量诱导宝宝晚上睡整觉,停止夜奶。当宝宝半夜醒来时,应该尽量避免采用母乳哄睡的方法,可以尝试用拥抱、拍哄等方式让宝宝再次入睡。



3.给予更多的关注


断奶可能让孩子感觉失落,这时候切勿强行进行母婴分离,或者对宝宝的哭闹视而不见,而是应该给他更多的关注,让他知道即便不进行母乳喂养,妈妈爱他。


4.减少宝宝接触乳房的机会 


断奶后,尽量减少宝宝看见和接触乳房的机会,以免引起吃奶的欲望。妈妈可以穿不容易让宝宝接触到乳房的衣服,或者不当着孩子的面换衣服。



这些断奶方式都是错的!


断奶对于妈妈和宝宝来说都是考验,有些断奶的过程非常辛苦,不仅宝宝不适应,妈妈也非常痛苦,其实有可能是你的方式错了。


有些妈妈会选择简单粗暴的强行断奶方式,但却会给孩子留下很多“断奶后遗症”。


1.母子分离断奶法


例如有些妈妈选择把宝宝给奶奶姥姥照看几天,或者妈妈离开家一段时间,不让彼此解除,直到孩子彻底断奶为止。


但断奶可不是“快刀斩乱麻”、母子分离断奶方式,容易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变得胆小、粘人。所以,无论断奶的过程有多艰辛,妈妈都要陪伴孩子共同度过。


2.戒奶偏方恐吓法


通过在乳头上涂抹紫药水、辣椒水、芥末等刺激物,让宝宝不敢吃、不敢看,对咪咪产生厌恶,自动放弃。


这些方法往往伴随着宝宝歇斯底里的哭闹和心理阴影,觉得妈妈不要我了,妈妈很可怕!我们忽略了宝宝也是有安全和情感需求的。


3.优柔寡断式戒奶


有些妈妈给宝宝断奶时会犹豫不决。今天听别人说“6个月后,奶水没营养”,就给孩子断了奶;明天又听说还是母乳好,就又重新哺喂母乳。更有妈妈禁不住孩子的哭闹折腾,心一软就暂时停止断奶了。


如此反反复复的断奶,不但不能成功断奶,还会让妈妈和孩子都陷入焦虑。


断奶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妈妈们要才去科学的方法。另外,这事可急不得,需要宝妈们用心铺垫,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确保宝宝营养跟上以及保持母婴之间亲密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