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陈传刚老师谈《道德经》

(2012-08-09 18:10:58)
标签:

转载

分类: 大雁气功功法

 

[转载]陈传刚老师谈《道德经》 

《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文献,是我国传统文化理论宝库中重要著作之一,是我中华之瑰宝。老子在两千多年前,用短短的五千文竟能提出这么全面这么深刻的思想,它对包括哲学思想、文化思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军事科学、兵法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都有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曾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荣昌盛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群对老子的学说都产生了兴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学习它、阐释它、运用它。据说,《道德经》销量仅次于《圣经》,居世界第二。《道德经》是多学科的学问,是一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著作。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这里所说的“道”,既有生成天地万物之本能,而又有无声、无味、无形、无质之虚体,又是循环运行万古不息的长动者。

从养生角度看,老子的“道”,当首先来自于顺应人体生命客观变化规律而有益于人体生命的特定养生方法。从老子全书内容来看,道有下述性质:道生万物,道本虚无,道体为一,道及至大,道则不变,道运不息,道施不穷,道行尚反,道法自然,道性之朴,道常无为,道用为弱,道不可说。

我们这次座谈会,就是从老子所创始的养生法,来领悟、研究老子的养生之“道”。养生之“道”,与养生之道不同。养生之道今天已有了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了饮食、起居、运动等有益于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而养生之“道”则不然,其“道”有特定的内容,它只是一种顺应人体生命客观变化规律而有益于人体生命的特定养生方法,在《道德经》第六章、第十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和第五十九章都是讨论这个问题。而第十五章更具体地讲了行动(即练功的过程),从行动前的心理状态、到行动时的体态姿势、行动中的主观感触,以致本能的显露、生理的变化、行动的坚持等等,系统全面,深刻真实。没有行动实践的人,是写不出来的,同样,没有行动实践的人,也是难以理解的。可见,老子是位行动者,是养生学说的鼻祖,百六十岁而终。实践是理解道与德的最好方法,不实践、不实践到一定程度,就难达到一定目的和层次。

 

【注】此篇文稿摘自陈传刚老师于2008年9月4日《在老子养生文化座谈会上的发言》

  欢迎光临大雁健身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yjsg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