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在鹿邑老子养生文化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2-08-09 18:10:45)
标签:

转载

分类: 大雁气功功法

[转载]在鹿邑老子养生文化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聆听了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和生动形象的介绍,参观走访了鹿邑各个文化景点,我们深受教育、深受鼓舞。各个景点古典淳朴、文雅清秀,充分体现了真源之地、道德之乡的理念风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有幸在老子故里,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与朋友们一道来研讨老子养生文化,真是三生有幸。我提议,到会各位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也感谢孙光明老师的无私付出!

耳闻目睹了这么多的历史实物文献,聆听了讲解员详细讲解,我们更加尊崇我们的道祖老子,更加喜爱道家文化,也更加喜欢鹿邑这块宝地。宗师生前多次提到老子故里,并且到过鹿邑,希望西去以后能留在鹿邑,给雁功弟子留个怀念。今天是9月4日,也是宗师的寿辰,我提议大家起立默哀,表示对宗师的怀念(默哀)。

这次座谈会,就是研讨交流五行静坐养生法,既要提高对此法的认识,又要坚持习练此法,还要相互交流分享习练方面的经验体会。另外,还要顺应形式,开展适合实际的、形式多样的传功授法活动,把大雁养生文化传承下去,把怀念宗师的愿望落实到行动上。

五行静坐养生法,已经分发了部分资料,大家可以阅读领会,我就不在此一一赘述,只做个简单说明。

一、大雁功的法与理都与老子《道德经》有紧密联系,主张松静虚空、阴阳守中、道德一体、自然修炼

道与德是一体的,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大雁功本身就是道德一体。道与德是最微的先天气,久练便成丹。老子未提出“丹”这个概念,内丹的概念是引伸来的,始于魏伯阳。老子论的道就是“丹”。

丹是最精微的浓缩之气,金丹论:说丹者圆明无示之义,丹即本来先天真一之气。先天无为者即阴阳对交,一气凛然之理。丹有外丹、内丹之说,有外丹——有形有象;有隐丹,也就是内丹——无形无象,用则有之,不用则无,它不定位地深藏于人体。宗师有丹位之说,她老的主要丹位在腹部两侧,有一次在武汉,有人看到宗师有7个丹位。悟真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之体,之体重生万物张。所谓虚无一气者,乃天地之根,阴阳之宗,万物之主,即金丹也。

后天有为者,即阴阳错综、阴阳生克、两仪变化之理。行无为之道,濡养这个丹;行有为之道,从无守有,以复还这个丹,到复还来时仍归无有。命者先天正气,性者先天之神。性命相合,阴阳混一是谓金丹。金丹者性命之别名,乃虚无中结(结果、成就)就谓后天一身所产生之物。我们说,丹就是最精微的浓缩之气,我们练功的过程就是收好气、排病气、提纯气、凝结气、练丹气。有一种说法,外气不能成丹,内气才能成丹。我们大雁功练的气是全真之气,内外结合,天人相合,所以有奇异的效果。

元气说是老子所创,《道德经》告诉世人练元本,以后的功法则是强调“法”。元本是宇宙的东西,法是人创造的。一种是以元本求元本,一种是以法求元本,法如不当则元本不能完全求出,但可求出一定部分。这里就区分了练法的层次问题,初级、中级、高级的概念,有了答案。

二、练功的秘要

法本无法,是指无为而言,有为则有法。有为也十分重要。有为是通向无为的道路途径,很少有人不通过有为一下子就到达无为。有为加悟性就达到无为。

心空的含义。所练的空则主要指清静而言。“四脱”也是一种解释,具体地说就是达到无为境界。到此境界,重要的就不是有形之法和有形之授,而是随着功力上升如何修炼可以自然悟到。

我在五行静坐养生法中,讨论了7个问题:1、关于精气神;2、关于松静空;3、动静结合;4、练养相兼;5、练功姿势;6、关于意念活动和形意口诀;7、道德得道、性命双修。其中,既有练法,也有养法、修法,守神和修性最为重要。一个失神、一个动情是养生的两大忌患,甚至比病毒还厉害。

练气功涉及到意、气、息三大问题,这是基本功。意念若有若无,气要弱弱柔柔,呼吸要自然缓慢而又静。意念切勿偏重,弱生强,柔克刚。松静虚空的神态和体态就是最好的气功态,老子称为“玄牝”。观窍胜似守窍。

三、练空就是练先天气

先天气是生于宇宙形式的最精微物质和能量。人的先天气就是宇宙输送给人体的元始祖气。比如:

向天吞纳天之气可壮人之阳气,向地纳气可补人之阴气。

月亮星星下雨天之气,可补助阳中之阴,充实人体肺气。

太阳、晴天之气可壮阳中之阳,充实人体心气。

水、花、植物之气,可补阴中之阴,充实人体肾气。

山、树木之气,可补阴中之阳,充实人体肝气。

大地的泥土、草类植物之气,可补阴中之阴,充实人体脾气。

练先天气就可以通过与宇宙元始能沟通,采收入人体,使人后天气达到弥补、圆足,还本还原恢复先天气的元本功能。练先天、补后天的概念就是如此吧。

四、什么是静

所谓静,只是缓缓地动,是一种生生不已、绵绵不绝、极大快速却像缓慢的动作而已。所谓动和静,则是正反、阴阳、一体两面的一种变化规律(在人们的意识、知识里,便称之为动静而已)。同样的道理,空和有、生和灭同是这个原则。

借用禅学的定来解释一下,可分为:1、有觉有观,是初步禅修的境界;2、有觉无观,可能是半暗半晦沉的境界;3、无觉有观,可能是心出位,浮想分散的境界;4、无觉无观,达到心境一片清明。雁功主张练空就是指的这种境界。

练空就是练最精微的东西,守窍、调息是练现有的东西,两者都有很好的效应。

五、关于修持

我们再谈谈古人对修持的看法。修持是一个身体力行、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这个过程,有五个阶梯——渐门,渐渐入门。

“斋戒”,其法在“节食调中 ”、“摩擦畅外”。这是调理形骸之法,“形金则气坚”,故斋戒为渐门之窗。

“安处”,则深居静室,内以安心,补己安目。

“存想”,“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见自己之身,收心则见自己之心。心升目皆不离不伤我神,则想渐进也,目的收心复性。

“坐忘”,这是“存想”的结果,故曰“坐忘者因存想而得也”,要求练我两忘,了无所照。内不觉一身,外不知宇宙,与道冥一,万虚皆道。

“神解”,这是四种渐进的结果。清静无为,坐忘法,安神坐忘;信敬,闻而不信,怀全求全,是练功的大忌;断绝,就是断绝一切有为和万事,“置其中闭其门”;收心,关键是守静去欲。

要防止四种偏向:一是“心起皆无,不简是非,永断绝知入于盲定”;二是“任心所起,一无收制”,这和不练功没有两样;三是“难断善思,心无归知,肆意飘游而不知收根不离”;四是“言美而形非”。不纠正这些偏向,就不能达到静定。

简事:“夫人之生也必管于事”,“要外求诸物,内明诸心,知生之有份,不务分之所无,识事之有常,不任非常之事。”

真观:通过收心、简事,曰损有为,体静心闲,方能观真理。

泰定:即“心无所定,而无所不定”。此时,人固有智慧开始自明,此时要有而不用,才能不伤于定,才能得卫常道。

得道:无障无碍,一切圆通。神在心中气自回。

人体功能态激导层次树,包括:无形——神,圆——无缺陷,充满空间到处有,有形——有缺陷,有思维障碍。人体能——神——古神——大自然(神)无情欲。

气功在于调理平衡,内在平衡与外界平衡。首先,决定于内平衡,先有形,然后才能比较容易接收无形。

虚无、深静,才能发挥人体潜能,才能随时与外界相通,产生灵感。静为无为动为道。无静则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静则阴阳相合。动功动中求静,静功静中求动,总之,动静结合,根本是静。

要戒除顽动与顽空。人内外协调至最优,才能与大自然相通,从自然输入、自身输出都最优。精与物、有与无高度协调,就可圆通。比如,月圆的时候,能量最强最明亮,人体功态境界也需要达到圆明。

【注】光阴似箭,转眼间鹿邑之行已经一年了。现将陈老师的讲话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也是对去年鹿邑之行的朋友一个回馈(当时时间太紧张,一些会议议程并没有走完)。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欢迎光临大雁健身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yjsg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