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泳动
通过手掌高频振颤,疏通全身经络,开通手足十二正经.
泳动时开手三阴经,两手平肩时开手三阳经;两臂上举既开足三阳经,也开足三阴经。
泳动时要手腕放松,两手臂上下颤抖,振幅小,振动快。手腕放松可解除疲劳。大雁功前六十四式中泳动的动作较多,这是大雁功的特点之一。手臂颤动可带动全身上下一起颤动。有利于加快疏经活络、疏经利节、清热散风的作用。
从本节开始连续几节,手臂边振颤,边做动作,以增强动作导引的程度和内气运行的力量及气血循环的速度,有利于增强微循环、加强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的作用。
本节动作,两手臂由下而上,边颤边由前向上举。气机亦由下而上,由涌泉经足阴经上升至下丹田,再经任脉、冲脉上升至胸部中丹田。上举时由手阴经转变为手阳经,气机上升至头部。泳动有疏散排泄前身阴面的作用,注意上升时要松平稳,免得冲、任二脉上升过快。
三十八、瞰水
眼视前下方1.5m处,眼收地气,两劳宫穴向腰骶部位贯气,开心包经,气从中指沿手臂内侧上行入胸。
两臂由上举落至两侧后伸,气机由上而下,从手阳经至手阴经到后举时的半阴半阳经。两手向后丹田贯气。此节具有升清降浊、清热散风的作用。病浊气可以手指、手心及指缝间的八邪穴排散出来,两手有明显的气感,主排降后身阳面病浊气,从手脚排出。
三十九、拍水飞翔
手、足、腰、背,同时运动,进一步激发疏通十二正经,并开带脉和督脉。两手向上泳动,手心手指发热,气进劳宫,经气户贯入丹田。左右转体,疏通带脉、督脉,足趾着地用力摩触,加速足经传注。
1.左拍水:左手边颤动边摆向左侧头上方,手心向外,屈肘为立掌,小指在上开手阳经。右手为阴掌,同胸高。开手阴经,升胆经,眼看左手背。主通手阳明小肠经,次通三焦经,疏泄左头侧及左侧胸、肋部的病浊气。小肠经和小指外侧经穴及腕部各穴都具有清热散风,清热泻火的作用,可治耳鸣、目眩等疾病。
2.右拍水:疏散上身右侧及右侧头部、胸肋部的病浊气。
大雁功前六十四式左边的动作比右边多,而且开始往往先练左边。如先出左手,左脚,左拍水两次,右拍水一次,以及后面的过水,寻食、寻窝等都是如此。因为,左为血分属阴,右为气分属阳,血分运动速度慢,气分运动速度快。为了调节、控制气血运行在时速上的快慢,先练左,以动血分,为减少与气分的时间差异以达到气血的调和平衡。先练左侧,多练左侧,这是大雁功前六十四式的动作特点之一。
四十、饮水
从上丹田、百会、印堂穴进气,贯通任、督二脉。拍水转正后,两臂边颤动边向身体两侧分展,屈身饮水,引气从头至脚,屈身时印堂收地气。起身时上丹田再次进气,屈身后气又从头至脚下行,从脚排病浊气。三次饮水则作三次头足循环。
当两手分展在左右两侧胯后(环跳穴)时,则激发半阴半阳胆经,使气机上升至头前额,两手边颤动边导引,以疏通左足三阳、三阴经脉及阴阳二矫脉、阴阳二维脉。
四十一、望天
气贯上丹田,下沉入中、下丹田。两手上举时,两劳宫穴进气,经肘、肩至气户。
随着两手臂的上举,气机由下上升至头部。起身上举时要轻松缓慢,使气不过于上冲。
四十二、归气
两臂振颤并分展下落,气贯上、中,下丹田,中腹、小腹均有热感,同时开通足阳明胃经,以第二足趾发热较为明显。
归气是将上升至头部的气息,下降聚集至下丹田,两手同时将外围之气捞贯进下丹田,两手放在肚脐两侧,轻按腹部,轻颤动三次,手向腹部贯气以帮助疏通腹部。左手在脾区,右手在肝区,亦有贯疏肝脾区的作用,病浊气则从脚排出(肝病患者可右手在上)。
望天、归气,两节动作为调节气机升降,以疏通排泄为主。
欢迎光临大雁健身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yj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