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前64式1——11式功理气路

(2012-08-09 17:26:01)
标签:

转载

分类: 大雁气功功法

        [转载]前64式1——11式功理气路

    前64式可以整套动作一起练,也可以分步练(一次只练一步功)或练一组动作,皆有优良效果。例如:“前七式”也叫“心肾交媾法”,“前九式”也叫“七窍开合法”,“前十一式”也叫“百会贯通法”。

一、起式

二、展翅    
    气走手三阴经,从劳宫穴进气至气户,通过经脉行于中、下丹田,下行脾胃二经,热感直至脚心,两手心手指发热发沉。
    本节开手三阴经,打开劳宫穴,两臂由体侧缓缓向上前举时,用的是半阴半阳的“立掌”,两手心相对而起,随着两臂向上,带动两肋骨微微向上运动,则开始调动半阴半阳的足少阳胆经经脉的气,以提升三阳中的初阳气息。胆经位于胁肋部位,肋骨微微向上运动,胆经脉随着调动起来,同时下丹田气息开始沿任、冲脉上升,以疏通下中上三焦。足阴经气息也上升至胸腹。
    当两臂扩胸左右分展,手心向上,眼视上空,身体微微向后弯时,用的是“阴掌”。这时,任冲二脉气息上升到胸部,两臂分展起扩胸之作用,气走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打开劳宫穴,手心气感明显。眼仰视上空,廉泉穴对前方,则可打开廉泉穴。
三、合翅
    双手向前合抱,把天气接入两劳宫穴。送贯到下丹田通带脉,气机下降,气归丹田,小腹发沉发热,腹部有热感。
    两臂向前合抱时身体向前恢复直立姿势,自然含胸、收腹,眼视前下方。
    展翅合翅动作,主练丹田开合,气机升降,主练手三阴经。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膻中穴是气会穴,全身各经脉的气在此交会,为先天气与后天气交会处,经过融合锻炼以后,留清去浊,输营养布于五脏六腑及四肢。中丹田主练后天“宗气”。同时,膻中穴又为心包经的募穴,能宽胸理气,治咳喘。此两节动作久练可疏通上,中、下三焦,气通五脏六腑。
    下丹田在小腹部,它是生气之源,男子藏精,女子养胎之处所,先天元气(即肾气)藏于丹田,散布全身,肾气旺则身体健壮,耳聪目明。下丹田是人体生命能量的源泉,亦是全身气血汇集之处。下丹田主练“元气”,下丹田位于全身中部,上通百会,下通会阴、涌泉,前通脐,后通命门,是任、督,冲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也是贯通全身上下、表里、内外的枢纽。
四、折窝
    两手合抱提气到中丹田向胸部贯气,开胆经,手心向内,然后两手变为立掌,手心斜相对,呈抱球状向前送,力的反弹作用使身体直立,向前方伸展两臂,两手向身体两侧划弧,手三阴经进气,贯于足三阴经,合谷向肾俞贯气,劳宫、肾俞和双腿内侧均有气感。
    折窝一节气通手三阴经脉,气感从腋下至手心,两手臂气息相通成一闭路。两臂外展划一大弧至胯后外侧,此时两手劳宫吸收身体外圈之气。脚跟提起,使涌泉穴打开,吸收“地气”,加强足经脉气息的传输。
五、抖膀
    气由劳宫合谷经肘向章门穴贯气,走脾脏进入胃腑。
    抖膀时,两手指收拢成爪形,使手中气息集中起来,以便贯气时使用,两手贯气肾俞、带脉,从带脉抱转迅速甩手于肚脐前两旁外前方,甩出病浊气。劳宫收气。
    抖膀的目的是排病气去浊气,震动、活跃肋部肝、胆经气,随着脚跟的迅速落地,是为了震撼内气,而使病浊气迅速下行,从脚排出,抖膀两次,气路运行两次。
六、七、折窝,抖膀

    同四、五两节。

    这四节动作主练肝、胆经脉,有疏调肝胆,和中降逆的作用,可治肋骨胀痛、呃逆、肝胆病。主练劳宫、涌泉穴收气排气。
八、上举
    从劳宫进气,外走三焦经,内走心包经,经气户进中丹田、下丹田,然后经肾进涌泉。劳宫、涌泉以及手脚的第四指均有热感。    
    两臂上举,两手心向内,手指向上,导引阴气上升至头,此时手心向内,亦直接贯气头面部,使气机上升至顶。
九、合掌    
    气贯百会,沿任督二脉而下,走足少阴肾经到涌泉。百会有压、热感。涌泉有热感。
    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下,贯气百会及通天穴使头部气血通畅盈满,并可贯通下注全身各处下达涌泉。
    上举、合掌两节动作,主练上丹田,调升阴气,以补大脑,使头部气血充足,可治低血压、大脑供血不足,气虚下陷等病症。
    “百会”穴是全身阳经的交会穴,主升阳气。有消热散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的作用。
    人体上为阳,下为阴;腹背为阳,胸腹为阴;右为阳,左为阴。多练上举升阳,合掌贯气,有使全身阴阳相通的作甩。
十、翻掌
    开督脉,气贯手三阴,腰背有热感。翻掌使手心向上,两臂向上伸举时,则调动阴气上升,使督、任二脉气息上升至胸,翻掌通手三阳经脉,气升从手至头,开足少阴胆经。
  两手心向上亦通天阳,收天气,收天阳补体阳。当两手用力向上伸撑两臂,头微上抬,可打开廉泉穴。两臂上撑,可拉撑脊椎,锻炼筋骨、肌肉,对肌肉的柔软度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十一、下腰
    开膀胱经和肾经,气沿督脉入百会,劳宫和印堂接收地气,下肢气感较强。
    下腰时,两臂放松,身体屈腰前倾时,则气机下降,沿任脉下降于丹田,当两掌下按在两脚中间时,气机顺督脉及膀胱经到头,故此时头部气血充足。高血压患者注意头不要低得过低,百会可朝前,控制气息下引不要过度,以减少头部的气血。本节主练膀胱经脉,两腿伸直,以承山、委中、殷门、承扶、秩边等穴位部感到发胀为度。下按时两手心接地气,上提肘则收地气入丹田,收地阴补体阴。两手下按时,足阴经下降至足,足阳经上升至肩及头。当两手在左脚前侧或右脚前侧时,主练膀胱经脉、胆经及阳维、阳矫脉,下肢气感较强,以脚外踝及小腿外后侧发胀为度。手提时收地气,上身提起转换方向时,注意放松。
    膀胱经脉,为全身面积最大,穴位最多的大经脉,与肾经互为表里经脉。膀胱位于小腹,藏津液,司气化,主汗、尿之排泄。练膀胱经胀主治外感风热、风寒,发冷发热等表症及坐骨神经痛,下肢肿痛,麻痹等。有疏筋利节的作用。膀胱经起于眼部睛明穴,此穴为治眼病的主要穴位。因此,练膀胱经亦可疏风清热,活血明日。阳矫脉沿下肢膀咣经上行,主左右外侧之阳气,司上肢运动,能使关节灵活有力。阳维脉上行于卫分,主表,是“诸阳之会”,有维系、通调周身阳脉的作用。与阴维脉一起使“营卫调和”,可起凋和气血的作用。
    翻掌一节主练阴经脉,下腰一节主练阳经脉,通过气机的升降,接收天地之气,补体之阴阳,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欢迎光临大雁健身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yjsg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