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大雁气功》第二辑序言(三)

(2012-08-09 13:06:27)
标签:

转载

分类: 大雁气功功法

              [转载]《大雁气功》第二辑序言(三)

 

    什么是核心问题?基本功。看起来那些最简易的东西,是最重要的东西。基本功不掌握好,片面的去追术法,如果说也能得到效果的话,也是事倍功半,徒劳辛苦。属于基本功的都是些什么呢?

1.关于精气神

(1)精——是指人体一切精微的参与生理和生化活动的物质,其中主要是化学物质和化学能,它是构成人体和各器官的组织以及产生人体的各种物理场的基础。所以《素问》说:

  “夫精者,身也”。

  (2)气——是人体化学物质经过人体物理场(神经电场、经络电磁场)的作用,而产生的物理能量和各种辐射能量。

  《灵枢》说:“真气者,所受于天(指大自然),与各气并而充身者也”。

  (3)神——是指人体神经和脏器的化学反应以及神经电场运动所产生的物质、能量、信息三者合一的极超微的物质流。

  “神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气,气化神”,“精气既足,神自旺矣。虽神自精气而生,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类经》)

  练精、练气,练神,与大雁气功主练三丹田有直接关系,精气神本相互生,三个丹田本相沟通,练下丹之精气,可以充实上丹之神,练上丹之神,也可还精化气。但从练下丹田筑基,较合“道法自然”之理,筑基深厚,神自然旺盛并达到圆通,所以筑基是长期的事,对基础功法要天天坚持。

2.关于松静空

“松”是指人体最优的内外沟通状态。“静”是指人体最佳的谐调有序状态。“空”是指松与静的高度深化状态,即人体在谐调有序之下的内外最优沟通状态。

  大雁气功练功强调松静自然,动静相济,刚柔相兼,这都是使阴阳相合的特定的方法。松静自然,是在松的同时要静,静的同时要松。只松不静谓之顽松,会形成内气耗散;只静不松,谓之枯静,会使经通不畅甚至内气阻滞。只有松静相合,才能有序沟通,使内气得到涵养,气的质与能,才能不断升跃。动静相济,刚柔相兼,也同此理,外动(形动)须内静(神静),内动(气动)须外静(形静);柔而不懈,刚而不僵。这样才能使内气充分激导和维持,形成人体的非耗散结构。所以,无论练功或不练功都要保持心神不散。身心经常“归静”,“归正”和“归真”。

  更深更高的功夫是通过“练空”而练出来的。通过“练空”能更好地练意、练气、练力、练神,以及形成真息。什么是“练空”?就是不介入意念而练“无为”。“练空”贯穿于大雁气功的所有动功与静功之中,例如,各种动功,口诀导引的静功、动功配合口诀,静功配不变或交替变化的形体造型,都属“练空”、练“无为”,因为不用意导,也不搞吐纳,使内气自然生发、蓄养。“练空”就不是练几个窍、几条经络,而是练整个的人体场,通达所有穴窍关丹、经脉五行、神经血管,肌肤毛孔,此即“空而真”“不有而妙有”“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怎样做到“练空”?就是神不外驰,魂不内荡,“神在体内气自回”。正如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吕祖洞宾说:“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

  3.关于法与理

    修功要有法,但法有“有为”和“无为”之别,也有共性与个性之分。就共性而言,法于自然;个性而言,有小乘、中乘、大乘,亦即小法、中法、,但都须以自然为本,松静虚空。

  “法”练精气——命,“悟”练神慧——性,“功”练精气神,“德”养精气神,法、悟、功、德兼合圆满,方可得正道。大雁气功讲正、准、实,亦与此相结合,要求:意正而不乱,形准而不偏,行(行修)实而不华。

  从小法开始,以圆成,可能是普遍规律,不管采用的是什么形式和内涵。造化圆通的古代高人,告人以大道圆通之真谛,指出“法本无法”、道法自然之说,这是从上乘层次和共性而言,不要错误理解不经过各具个性之法,从低到高(尽管这低的可能也很高),便可顿入圆通之境。

  所说要悟,亦要循一定之法和规律,以本人已有的功力去体会,不可乱悟。气功上乘境界确有玄虚之妙,但不要讲的玄虚,令人不可捉摸,更不能在修练上故弄玄虚,需要的反倒是实而不华,无求无为,潜心修持,始终如一。上升到高层次便否定从基础过渡之必要,这是不实之说。已过了河者,船才不需要,来过河者还是要有船过渡的。

  练功有定时之功(练功时的练功),还要有无定时之功(无时不在练功、),有事应事,无事松静圆神,养成起居坐卧无时不在修持之习惯,其效甚著。

  无求潜修,有无本一,道德得道,道法中正,人合宇宙,乾坤我同,真如无为,统一于空。人合宇宙,乾坤我同,即人体中有机结合了宇宙造化的一切基本规律,盖因人是智慧生命体,有认识、改造、转化世界物质之能力,我们古人认识了气功规律,并且修出了超凡的功夫,这也是古人认识改造世界的伟大活动和贡献。

  从法讲到理,理固然是修功的指针,但也可能形成修功之障碍。因气功机制复杂,我国古代高人亦未能穷尽其理,但古人有一个伟大创造,即“道无为而无所不能为”,开了一个极大的窗口,不能深究的东西,不要去牵强附会。要知道,有限之理实际不真,以此种理为循,反而会限制功力上升。

  所以,无为就是以“法自然”、“师造化”为真谛,不勉强创造不实理论,而束缚修功者之悟性,形成思维之障碍,功力也就被限于有限之境。

  练道功,亦讲“中道”思想。《周易大傅》有这有样几句话:“大哉乾元,至哉坤元……天地交泰,黄离元吉,得中道”。  (黄离指中性之阳)。中道亦即正道,要求修功时把形意神保持在非动非静、不刚不柔的状态,即有序的平衡态。例如,非动非静(静之动)是真“静”,亦刚亦柔(柔之刚)是真“松”,非有非无是真“空”,自然无为是“正道”。吕祖洞宾《百字碑赋》的几句真言,对初学功者甚至练功有素者都有指导作用。

  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降心即制服杂念和排除外缘;不为即无为)。动静知。宗祖(宗祖一窍,在人体之眉问,即祖窍,需常照顾),无事更寻准(再求其它,是无事找事)。不迷性自住(净定),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壶中”大至全身,小则为下丹气穴)。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阴阳运化,关窍开通,伴随响声)…。短短几句,道出了养气结丹之秘要——一则清净无为,二则“功”生于自身,无须外求。

  总之,气功的法与理,正如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一切都是相反相成,相辅相济。这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不论练什么功,都必须予以注重。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