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龙井廖理南

(2025-11-17 07:43:23)
说龙井

廖理南


      宿松县孚玉镇龙井路,因路畔一口千年古井得名。这口被当地人世代珍视的“龙井”,早已超越了水源的实用属性,更似一部被岁月摩挲得温润泛黄的地方史志,无声承载着宿松厚重的历史传说与醇厚的市井温情。而这条因井得名的街巷,宛如一条蜿蜒的时光纽带,串起人们对甘泉的感念、对茗香的眷恋,以及在时代浪潮中不断重塑却顽强延续的城乡记忆,成为镌刻在地域肌理中的文化标识。 
      一、龙井的地理形胜与传说源流 
      1、地理方位与天然禀赋 
       龙井静卧于孚玉镇鲤鱼山(古称孚玉山)西麓,地处县城核心区域,与周边街巷肌理自然相融。其泉眼深邃,水源丰沛,水质清冽甘醇,四季不涸,为天然优质饮用泉水。清代《钦定四库全书·江南通志》曾专文载录,盛赞其“味清甘,沦茗甚佳”,足见其声名远播已久。在自来水尚未普及的漫长岁月里,这口井是附近居民饮用、烹茶、浣洗的首选水源,汩汩清泉滋养了一方水土,也孕育了独特的市井生活图景。
        2、民间传说与地名由来 
       龙井之名,源于两则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为古井蒙上了浓郁的神秘色彩。一说“井底龙影”:相传往昔拂晓时分,晨光熹微之际,常有早起挑水人窥见井底深处,隐约有龙影摇曳,数尾小龙环绕嬉戏,景象奇幻。此事经街坊邻里口口相传,“龙井”之名便不胫而走,成为这口清泉的专属称谓。另一说“鲤鱼化山”:远古时期,一条金鲤心怀壮志,矢志跃过龙门,虽功败垂成,却因其志诚感天,坠地化为今日之鲤鱼山。其不甘的泪水渗入地下,涌出地面化为清泉,即为龙井。东海龙王感念其执着,赐其化龙之身,并引地下暗河连通泉眼,使井水终年不竭,泽被后世苍生。两则传说交织,让龙井不仅是自然馈赠的甘泉,更成为承载地域想象力的文化符号。 
       二、龙井与宿松茶文化的深度交融 
      1、名茶渊源与水质禀赋 
    “水为茶之母”,龙井水以其甘冽纯净的特质,成为点化茶香的灵魂。当地茶人取此清泉,冲泡邻近“龙山茶场”所产的高山茶叶,茶汤澄澈透亮,香气清幽持久,回甘醇厚绵长。久而久之,“龙井水泡龙山茶”的搭配声名鹊起,“宿松龙井茶”的美名应运而生,被誉为“罗汉茶叶聪明水”。在特定历史时期与地域范围内,其声名一度可与西湖龙井比肩,成为宿松茶文化中极具辨识度的亮色,也印证了“好水出好茶”的传统智慧。
       2、市井茶事与生活图景 
      时光流转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宿松县城茶馆文化鼎盛,尤以龙井路沿线的“映雪楼”“龙井茶馆”等字号最为兴盛。每日天光未亮,龙井井台旁便排起长队,居民们肩挑木桶,踏着晨露前来汲水,只为取一担清冽井水回家沏茶待客。更有茶客直接落座茶馆,一壶龙井水冲泡的香茗在手,佐以米糕、花生等小点,街坊邻里围坐一桌,谈天说地、议古论今,孩童在旁嬉戏,老者闲话桑麻。这“坐茶馆”的风尚,不仅是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更是文人墨客寻觅灵感、商贾洽谈生意、百姓联络乡情的独特社交空间,氤氲茶香中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与人情味,成为宿松市井生活的生动注脚。 
      三、龙井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新貌 
      1、井畔记忆与地名传承 
    “龙井路”之名,自古井而生,随岁月沉淀,早已深深烙印在宿松人的集体记忆中。在过往漫长岁月里,井台周边是小镇的信息交汇中心与人情聚合之地。清晨傍晚,妇女们在此浣衣说笑,捣衣声与笑语声交织;老人们倚井闲坐,追忆往昔岁月;孩童们绕着井栏追逐嬉戏,清脆笑声回荡街巷。生活的节奏仿佛随着井水的波光轻轻荡漾,“龙井”二字逐渐取代旧有地名,成为无可替代的地理坐标与文化符号,维系着一方水土的身份认同。
       2、道路蝶变与古今共生 
       昔日的龙井路,曾是孚玉镇最喧闹繁华的核心街区,商铺鳞次栉比,货郎穿梭其间,入夜后灯火如昼,人声鼎沸,尽显小城繁盛。然而,随着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龙井路逐渐洗去浮华,归于沉淀后的宁静。2022年3月至9月,伴随城市更新的步伐,龙井路迎来规模性拓宽改造工程。此次改造秉持“修旧如旧、古今交融”的理念,在完整保留原有青砖素瓦等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合理拓宽路面,增设人行步道与生态绿化带,既延续了老路的历史肌理,又满足了现代交通与居民生活的多元需求。改造后的街道上,传统花店、老牌广告社与新兴的文创小店、特色餐饮错落有致,相映成趣。深巷幽幽处,光阴仿佛放慢脚步,让传统风韵与现代气息悄然对话、和谐共生。而古井区域被精心修缮保护,井栏上深浅不一的绳痕,是岁月留下的珍贵印记,它虽不再是日常汲水的场所,却化身为路边一处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景观,静默见证着这条路的沧桑变迁与未来图景。 
      四、龙井的文化符号价值与时代意义 
      1、“双泉辉映”的地域文化标识 
      鲤鱼山南麓,另有一泉名“聪明泉”,相传为唐代诗仙李白游历宿松时亲笔题名。此泉同样清冽甘甜,常年不竭,与西麓的龙井遥相呼应,构成宿松独具魅力的“双泉文化”。每逢科举考试或升学考期临近,总有学子怀揣虔诚之心,专程前来取水祈愿,盼饮“聪明之水”得智慧启迪、笔下生花。一井一泉,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与智慧追求的向往,在民间代代相传,成为隽永的地方佳话,也丰富了宿松地域文化的内涵。
      2、城市变迁的生动缩影 
      龙井路的延伸与蝶变,恰是宿松县城发展历程的微观缩影。保留着青砖灰瓦的老路段,维系着小镇传统的宁静祥和与人间烟火气,仿佛时光在此沉淀;新扩建的宽阔路段,则承载着城市的繁华律动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一路之上,古老的龙影传说、井畔生活故事与现代市政工程、都市文明并行不悖,共同编织、书写着小城绵延不绝的生活史与成长志。龙井作为核心文化符号,串联起自然禀赋、民间传说、市井生活与城市发展,成为解读宿松地域文化的重要密码。 
       结语 
       孚玉镇龙井路上的这口古井,是天地造化与人文积淀相融相生的不朽印记。一泓清泉,不仅滋养出“龙山茶”的氤氲香气,更沉淀了巷弄深处几代人的离合悲欢、柴米油盐。如今,龙井路在改扩建中焕发新生,井口石栏上的绳痕、拓宽路面旁的斑驳老墙,都在无声诉说着“汲水煮茶、倚井话闲”的悠悠岁月。它们是过往的见证者,亦是新途的同行者——泉眼无声,岁月留痕;老路新途,茶香依旧。这口井、这条路、这座城,在时光流转中沉淀记忆,在传承创新中孕育希望,成为宿松地域文化中历久弥新的精神标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