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松古今纵览》能够传世的理由廖理南

(2025-07-03 15:45:51)
《宿松古今纵览》能够传世的理由   
 
廖理南
 

      《宿松古今纵览》能够传世的核心在于其系统性、权威性和历史文化价值,具体理由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一、系统性编纂体系与长效延续性
        1. 多辑连续出版计划
        该书由宿松县地方志办公室廖理南主编,首辑于2009年问世,2011年推出续辑,并计划共出10辑。这种长线编纂模式确保了内容的持续更新与历史脉络的完整性。
       2. 立体化内容架构
       以“宿松人、宿松事”为脉络,涵盖历史沿革、名人传记、文物考古、宗教研究、民俗文化等多元主题(如国宝级宋瓷文物、明清移民史),形成地域文化的全景式记录。
       二、权威内容支撑与高阶认可
       1. 史料来源严谨
       依托地方志办公室专业背景,收录一手档案、墓志铭文(如北宋纪年墓出土文物)、家族谱牒(如“瓦屑坝”移民考),并获国家及省、市、县图书馆永久收藏。
       2. 学界高度评价
       获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朱文根首肯:”化隐为显,寻佚入册。正讹明义,集散合一“;安徽省社科院副院长唐先田赞誉“为挖掘地域文化作积极探索”,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叶尚志称其“故乡古今,一览无遗”,中国作家协会成员及多所高校学者均予以学术背书。
       三、多维文化价值与时代意义
       1. 抢救性保存濒危文化
       系统收录元末移民记忆、黄梅戏起源、雷池文化等濒临湮没的地方性知识,填补官方志书空白(如1990版《宿松县志》勘误补充)。
       2. 强化地方认同感
       通过梳理宿松作为“三省咽喉”的战略地位(如三国至近代军事要塞)、本土英才(如三国陈武、清代朱书)、物产名胜(小孤山、白崖寨),构建地域文化自信。
       3. 跨学科研究价值
      书中考古发现(如宋代青白瓷酒器)为陶瓷史提供实物佐证;明清氏族迁移记录成为人口史、社会史重要参考文献。
      四、社会参与机制与持续影响力
      1. 开放编纂生态
      面向社会征集稿件,吸纳民间学者、退休干部(如刘文彬、石水源审校)、企业界(如自来水厂厂长刘长春支持)等多方力量,形成“全民修史”模式。
        2. 政府与民间协同
       虽无财政拨款,但获县委领导直接参与(县委书记张小青亲自探讨书稿),并通过企业赞助解决出版经费,开创文化事业可持续路径。
        结论:该丛书以学术性立本、以系统性延展、以开放性增值,成为兼具史料库、方志范本与文化基因载体的多维经典。其传世不仅因内容权威,更在于构建了“官方主导-学界认证-民间参与”的地方文化传承范式,为同类地域研究提供可复制的标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