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痴缘深处涌文澜廖理南

(2025-06-16 15:18:44)
痴缘深处涌文澜

廖理南

      梅笑春先生赐读《宿松古今纵览》*之后,竟以耄耋高怀,挥洒如椽之笔,写就锦心绣口的诗章与宏论,字字珠玑,激动人心。先生垂爱殷切,所展现的深情厚谊,令我感铭肺腑,又诚惶诚恐,无以言表。
       先生慧眼独具,于拙作中独独钩沉出“痴”之一字,真乃洞穿肺腑。先生所引蒲松龄先生“性痴则其智凝”、汉字“痴”中深藏的智慧玄机,仿佛替我这愚钝心肠点亮一盏灯火——原来那伴我经年、引我跋涉于史料瀚海中的执拗,竟也有这般可贵的源流!这“痴”,非癫非狂,亦非愚顽;它是心中烛火,不甘熄灭地照着宿松千年往事,直至烛泪干涸,也要燃尽最后一丝光亮。诚如先生所言,它驱使着我不顾冷眼、无视困窘,甘愿痴痴而行:为搜求散佚残篇,足迹踏遍千山万水;为勘核一字真伪,敢向群贤反复叩问。其中甘苦,不足为外人道也,只有案头不灭的孤灯和窗外的星月共知。
       先生誉我“痴”为“高智商、高品位、高执着”,实令汗颜。若说尚有可取,不过是一颗赤子之心尚在跳动——为国存史,为乡留痕的一腔痴顽而已。这痴非我独有,恐是流淌于历代宿松文脉深处的密码,是这方水土赋予其儿女的深深印记。它扎根于松兹大地的沃土,从远古悠悠流淌至今。无论寒暑晦明,无论冷眼白眼,我辈所能做的,不过是俯身倾听这无声的血脉流响,将其心曲真意,勉强转译为案头文辞。这痴心如长河,虽有时被淤泥所阻,终究奔腾不息,汇注于地域文化的浩瀚海洋之中。
       先生诗中“西坡不是是东坡”之句,精妙中透出无限悲悯。东坡西坡,毁誉由人。书生所求,不过求其所是,存其所真。这痴旅漫漫,岂为身后浮名?唯愿那晨昏摩挲的墨痕,能承载一丝乡土魂魄的温度,为后来者点亮一方烛光微明——倘若尚有寸功,便足以慰藉无数个孤独伏案的寒夜!
       梅公仁风,不弃驽钝,以华章相赠。这岂止是我个人的荣光?分明是宿松文脉坚韧、代代相续的明证!愿那潜藏在乡土深处的痴魂,如先生所描绘那般,化作滋养后学的长河甘露。托先生吉言,凭这份痴念,深信宿松文脉必如先生诗中所示:“长河流水水流痴”,绵绵不绝,泽被千秋!答谢诗二首:
                                                       (一) 
华章捧读感深恩,白发青灯暖敝门。 十载蜗行搜断简,几番蛩泣对空樽。 
先生慧眼窥痴骨,拙作微光仰北辰。 莫道西坡还东坡,心香一瓣是松根。

                                                    (二)
 八十雕龙笔有神,剖开痴璞见天真。墨磨茧手千钧重,字问冰心几度春。
 沧海遗珠终入网,薪传故纸幸逢人。长河更听潮声起,半是先生咳唾新!

        *读廖理南先生《宿松古今纵览》后

梅笑春
     
       近读廖理南先生《宿松古今纵览》,大开眼界,也大加赞赏。因为内容包涵数量之多,时空跨越千年之久,地域涉及多省之广,贡献填补空前之白,精神突出难能之贵……予十分敬仰!更为宿松今而后又多一份珍贵的文献而欢欣鼓舞!
这本书,一开始,从组稿到成书,从热心到冷遇,从经济到精力……必须作出最大的付出!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呢?先生在其《编者自述》中告诉我们:
       "大概是因为有'聪明透顶'之说,所以世人总以为秃者多智。而生活中不少时候,却常见普遍性中的特殊性!我虽然也秃,但却只是多痴!这表现在:我于国痴爱,于党痴忠,于民痴情,于事痴真,于己痴信……"
       我认为这种"痴",是高智商,高品位,高执着……赵世民《汉字·悟语·痴》是这样诠译的:"痴的根源是'智慧','大智和大巧若愚都是痴'……痴的另一个极端是'颠'.…别忘了'颠'里的真性所至。"
       又,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说:"性痴则其智凝,故书痴者文必 I ,艺痴者技必良……以是知慧黠而过乃是真痴。"
       由此可知,才能"更突出地显现于不合时宜地说真话,吐真心,倾真情,干真事,求真理,做真人!"这就是"大智若愚","大巧若痴"的凸现。故其毅力的源泉,涓涓乎听到长流之声;痴慧的真情,沛沛然流入读者心田!
        我虽年逾八旬,江郎才尽,明知力不从心,不敢摇唇鼓舌。然而,目之所及,心之所想,情之所动,人非草木,谁能相对无情?于是乎援笔而诗焉,因成七律二首:
                           (一)
为搜《纵览》足如梭,心与书斋墨共磨。挂角羚羊枝易隐,过河香象迹难摩。
逢人问字知音,热面求谁冷眼多。独抱"真痴"君莫笑,西坡不是是东坡。
                           (二)
翻开《纵览》展开眉,电脑长存释万疑。蜂采百花人食蜜,文传千古茧抽丝。
浑忘名重名偏重,清畏人知人尽知。一片"真痴"痴到底,长河流水水流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