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絮语:感怀与使命 ——写在《宿松古今纵览》第二辑付梓之际
捧读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朱文根主任为《宿松古今纵览》第二辑撰写的热情洋溢、鞭辟入里的祝辞,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感激与深深的敬意!朱主任作为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掌舵人,其高屋建瓴的肯定与殷切期望,不仅是对本书成果的嘉许,更是对我们所有投身于地方历史文化挖掘、整理事业同仁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
朱主任在祝辞中深刻指出,“开展一市一县地情研究,整理归纳本地历史人文”是一项“重要的事情”,需要“有志有识之士不懈为之”。这精准地概括了地方志、地方文史工作的核心价值与艰巨使命。宿松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矿藏。然而,岁月流转,许多珍贵的记忆、动人的故事、独特的文化细节,或隐没于尘封的典籍,或散佚于乡野坊间,或蒙尘于讹传误解。我们的工作,正是秉承着朱主任所言的“化隐为显”(让隐藏的历史文化显现出来)、“寻佚入册”(将散失的史料文献搜集入书)、“正讹明义”(纠正错误,阐明真相与意义)、“聚散合一”(将零散的材料汇聚整合为一体)的宗旨,力求为宿松勾勒出一幅更清晰、更完整、更生动的历史人文画卷。
这份工作,远非简单的资料堆砌,它要求我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田野调查,埋首故纸堆中,反复甄别、考证、梳理。其中的艰辛,唯有亲历者自知。朱主任在祝辞中,特别提及了“长期辛勤劳动”,并对编著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这份理解与认可,如同一股暖流,抚慰了耕耘中的疲惫,更坚定了我们继续前行的信念。这份“敬意”,我视作是对我们这个默默耕耘群体的最高褒奖,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深知,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所有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帮助以及众多文史爱好者提供的宝贵线索。在此,我谨代表编撰团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宿松古今纵览》编纂工作的领导、同仁和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宿松古今纵览》的编撰,其终极目标,正如朱主任所强调的,在于“服务当代,传之后世”。我们期望,这套丛书能成为:
今人了解本土的窗口:
为宿松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提供一个系统认识家乡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英杰辈出的权威读本,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资政辅治的参考:
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历史经验和地情依据,助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延续文脉的载体:
将当下挖掘整理的成果妥善保存,为后世子孙研究宿松历史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地方文脉薪火相传,永不湮灭。
《宿松古今纵览》第二辑的问世,是一个新的起点,而非终点。朱主任的祝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将牢记这份厚望与嘱托,继续以“有志有识之士”的标准要求自己,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对家乡的热爱、对未来的责任,在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道路上笃行不怠,精益求精。我们深知前路漫漫,唯有不懈耕耘,方能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不负宿松这片热土的深情厚望。
衷心感谢朱文根主任的关怀与鼓励!感谢所有为此付出努力的人们!我们将继续努力,力求让《宿松古今纵览》这一文化工程,在“服务当代,传之后世”的宏图中,发挥其应有的、持久的光和热。
二
O 一一年六月
附:《宿松古今纵览》祝辞
开展一市一县地情研究,整理归纳本地历史人文,化隐为显,寻佚入册,正讹明义,聚散合一,服务当代,传之后世。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有志有识之士不懈为之。《宿松古今纵览》第二辑将要问世,十分难得,可喜可贺!向长期辛勤劳动的编著者廖理南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朱文根
编者注:朱文根,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此祝辞原载《宿松古今纵览》第二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