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的《大清帝国全图》记载,宿松有个“龙宫湖”
廖理南
根据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清帝国全图》记载,宿松县附近确实标注有名为“龙宫湖”的水域。结合历史资料和现代地理信息,该湖泊的演变及现状如下:
1.
历史记载中的“龙宫湖”
清代地图标注:在1905年《大清帝国全图》的安徽省图中,宿松县西南部(今皖鄂交界处)标注了“龙宫湖”“感湖”“大官湖”等湖泊名称。当时这些湖泊均位于安徽省界内,而今日的省界已调整,部分水域现属湖北省管辖。
名称差异:清代“龙宫湖”可能为民间俗称或古称,现代地理资料中未沿用此名。推测其与现今宿松县的龙感湖存在直接关联,后者是长江中下游的大型淡水湖群组成部分。
2.
现代宿松县湖泊系统
四大湖泊构成:宿松县中南部现存四大连片湖泊——龙感湖、黄湖、大官湖、泊湖,总面积约104万亩,为安徽省最大淡水湖群。其中:
龙感湖:跨安徽宿松与湖北黄梅,由古“龙宫湖”“感湖”等合并得名,属长江水系。
大官湖:名称与清代地图一致,至今沿用。
功能地位:这些湖泊是优质水产基地(如河蟹、虾类养殖),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调节区。
3.
名称变迁的可能原因
行政区划调整:清末至民国时期省界变动,原属安徽的“龙宫湖”部分水域划归湖北,湖泊名称在官方测绘中逐步统一为“龙感湖”。
测绘标准化:现代地理勘测中,“龙宫湖”可能被视为历史名称,而“龙感湖”成为规范术语。清代地图因技术局限(如无比例尺、精度低),名称记录可能依赖地方口传。
4.
宿松县水域的地理意义
水文特征:宿松县湖泊属长江流域河流水系,西北部凉亭河、二郎河等汇入湖泊群(古池主体水域区),最终经华阳河注入长江,形成“山-河-湖-江”的完整水系。
经济与生态:湖泊区为国家级水产基地,以“黄湖牌大闸蟹”闻名,兼具灌溉、防洪功能,支撑当地农业及生态旅游。
总结
1905年地图中的“龙宫湖”即今宿松县龙感湖的前身,因历史区划调整和测绘标准演变,名称逐渐更替。宿松县当前的四大湖泊(龙湖、黄湖、大官湖、泊湖)仍延续其历史地理脉络,成为皖鄂交界的重要生态经济区。
编者注:有关宿松湖的名称及其位置,《宿松古今纵览》第三辑中有两篇较权威的文章:石冠群《龙湖与感(鱤)湖不能改称龙感湖》,王邦长《关于龙湖、排湖、感湖的有关资料考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