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八年版《宿松县志
卷五·舆地志五》介绍:
“大王庙,一作河西庙,一作张公庙。在治西南五里,旧建,祀张公何丹。宋封王,故名,墓在庙左。每岁六月六日,官司致祭。报销祭品银七钱五分。嘉庆丙子,生员黎本、监生黄思梅,民黎廷赞等募众重修。《通志》、《府志》、《朱志》、《采访册》”。
据吴汉亮2013年编著的《宿松宗教概略》介绍:
该庙“咸丰年间毁于兵燹。清光绪年间重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饥荒、贫困,该庙兴废频繁。解放后,随着各项运动的开展,庙的命运也跌宕起伏。
一九六六年秋被红卫兵拆毁。一九九三年由僧侣募建过一次,紧接着又拆了。直至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九日六圩一位名叫张花兰的居士牵头,同当地信众一起,重建大王庙。至二0一一年十月得以圆满完工。
注:张何丹,笔者曾在2009年6月出版的《宿松古今纵览》《先贤踪迹》栏目中有专文《丹心一片耀松玆一一缅怀宿松首届县令张何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