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两块“禁碑”看高家大屋家风百年传承高嗣照

(2022-06-17 20:00:07)
从两块“禁碑”看高家大屋家风百年传承
高 嗣 照


       说起家风传承,东北新城弹子山脚下的高家大屋,可谓家风昌盛,民风纯朴,人才辈出。
       高家大屋源于宿松高氏十世祖高汝善,为当时明朝政府地方官员,嘉靖年间由宿松县城南门熙和坊迁居白杨村。据《高氏宗谱》记载:高汝善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不善言词。厌恶市井尘嚣,向往乡村静逸,故迁居弹子山东南面白杨山庄。平日如果没有要事一般不进县城。他家境虽不丰厚,但看见乡村鳏寡孤独的穷人,即使没有向他开口,他都要予以施舍。当时,有人为他的善举写诗作联称赞:“理以元善为长,心以恻怛为良。匪昭昭而众著,实隐隐其自藏。富者抛千金而名始称侠,贫者布一钱而德已无量。”自明嘉靖至今四百余年,高家大屋已发展到了300余户,1500余人,可谓宿松人丁昌盛,兴旺发达的大村庄。
      一个家族的迅速繁衍,与这个家族的平安稳定,安居乐业不可分,但其背后一定隐藏着这个家族的文化传承,有其家风家规长期的教化与规范所致。
       我从记事时起就发现,在高家大屋老祖堂门口墙壁上镶嵌着两块石碑,也不断听见老人们关于两块石碑的故事。一块青石大碑是清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立,距今有一百一十八年历史。http://a1.qpic.cn/psc?/V53IpUW747Gjqj3T5R4i1vmJGk0y0Xqg/ruAMsa53pVQWN7FLK88i5pqr7XFrytGoTTWX2a6KCLMU2bnq.9DzRpbm*qAoXiIGkH0IcVRdXYZz2R9RE.2XQ7dK1KALL*cmo*eievBqbjg!/b&ek=1&kp=1&pt=0&bo=OASgBQAAAAABB7k!&tl=3&su=2159384450&tm=1655463600&dis_t=1655467181&dis_k=12f5ab816a668852727ea48308ccada3&sce=0-12-12&rf=2-9碑的正文是:“奉示勒碑:本屋永禁赌博,严禁洋烟,祖德宗功。光绪三十年二月,高家大屋公具。”赌博、吸毒是旧社会长期以来使国人致贫致命的两大恶习。1840年帝国主义列强打开国门,就是利用鸦片毒害中国人的身体,高氏家族在祖堂大门口立碑明令禁止,这在当时,可谓是何等进步而明智的家规。
       另一块石碑是十一年以后,民国四年即公元1915年立。http://a1.qpic.cn/psc?/V53IpUW747Gjqj3T5R4i1vmJGk0y0Xqg/ruAMsa53pVQWN7FLK88i5pqr7XFrytGoTTWX2a6KCLPLFt2RHt6zj0IuGaigeXdxUYrXc4VhluPeXgVWuYok4aY5wt8q63gWZNe8X78diVI!/b&ek=1&kp=1&pt=0&bo=OASgBQAAAAABB7k!&tl=3&su=2194571970&tm=1655463600&dis_t=1655467181&dis_k=530d397c9a7d8ab0566014a3589230b2&sce=0-12-12&rf=2-9正文内容是“遵示普禁:不准堆积,严禁松山。白日犯者罚足钱一千文,炮一千;如有侵害他处他姓者罚同。民国四年十二月吉旦,普通公立。”1915年距今也有107年,在一百多年前,高氏家族就立碑封山,保护森林,明令禁止堆放垃圾,保护环境。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家风传承。
       一个家风良好的家族,必然是有一批优秀的乡贤名士在领头。良好的家风孕育优秀的人才,人才又彰显和推动家风的建设。为了找到这两块“禁碑”的乡贤倡导者,我走访了本屋家族90多岁的长者,又翻开家谱查阅发现,立碑的乡贤是本屋的秀才邑庠生高治诰,字翰庄,民国元年公推的中区名誉理事。《高氏宗谱》中记载:“公正法纪,本屋立有永禁赌博石碑,至今无赌风,公功之居多。”翰庄公为当时之乡贤名士,其功绩不仅在立碑传承良好的家风族规,据民国《宿松县志》记载,从高家大屋至县城小东门一条青石板路,也是此公带头捐款复修,造福乡里,以致于沿途村民下雨天进县城免走泥泞小路。这条石板路一直到文革后期才遭到毁坏。
       高家大屋优良家风家规的传承,不只是在于两块百年“禁碑”。翻开《高氏宗谱》家风族规一章,发现对戒赌、倡廉、守法、奉公、克己、齐家与治国等内容都有明确的记载。如:“尊老爱幼睦乡里,不贪财色戒赌钱。”“厉行节约反贪欲,抑制铺张倡廉洁。”“守法遵纪行正道,奉公克己不欺心。”“治国齐家为一体,义理相同大小分。”“当官应为民作主,为民报国献赤诚。”清.翰林大学士、宰相张英,在宿松《高氏宗谱》二修序言中盛赞高氏家风:“男修六行,女重四德,勤俭耕读,以克厥家,仕则为与,朝之鸣凤,隐而不发,为盛世之良民。”彰显祖宗功德,是历代高家人的家风,在保存至今的家谱中,汇聚了大量高家人在治学、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业绩。
       正是由于良好的家风家规的长期教育与熏陶,高家大屋一直民风淳朴,耕读传家,人才辈出。据家谱不完全记载,自明嘉靖以来,取得邑庠生、廩生、贡生等秀才以上功名的有75人,九品以上官员22人,其中六品以上8人,府训导4人。其中,十七世祖嘉庆举人高修藻,钦赐国子监学政。清末大臣罗遵殿的母亲就是高家大屋高见一的女儿。据《宿松县志》记载:因教子有方,被清朝廷诰封为“一品夫人”。至今,乡间还流传着罗大夫小时候在高家大屋留下的许多有趣的故事。

2022年清明节于白杨河畔吟草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