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日星期六
晴 气温 -8—-3度 风力 6—7级
上月26日风雪开始袭击中山站,雪龙船随即离开中山站附近的海域去普利兹湾靠近埃默里冰架的陆缘冰中避风。避风两天后,雪龙船开始在埃默里冰架附近搞大洋考察,随后在普利兹湾主断面线上搞断面调查,结束大洋考察后雪龙船于今天中午抵达中山站附近海域。
两天风雪后,中山站出现了连续几天的晴朗天气,但每天的风力较大,一直维持在5级以上的风力。因每天刮得都是强劲的东风,中山站码头周围的海冰堆积严重,一直没有找到再次进行小艇运输作业的机会,雪龙船也就一直在外面进行大洋考察。
自从前几天中山站“十一五”能力建设二栋建筑的剩余钢结构通过小艇驳船运输到中山站后,中铁施工队员在抓紧时间吊装这些钢结构,虽然最近每天的大风影响了他们的施工进度,但他们还是完成了新宿舍楼全部钢结构的吊装工作,新发电栋剩余的钢结构正在抓紧吊装,预计5日能完成新发电栋全部钢结构的吊装工程,这样中铁施工队员将结束今年中山站的度夏工程建设。
目前中山站除中铁施工队员还在抓紧时间进行工程建设外,其他的度夏考察队员全部已完成任务收拾行囊准备回雪龙船。今天下午直升机从雪龙船来到中山站,中山站度夏考察的大部分队员分批乘直升机离开中山站返回雪龙船。
下午3点我随领队一行乘直升机前往正在建设中的印度考察站参观,印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的西面,直线距离在8公里左右。印度考察站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今年开始他们将留下队员进行越冬考察。印度考察站的一栋主体建筑投资七千万美元,由德国设计和建造,目前德国建筑工人正在进行内部的装修工程。在印度站站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这栋主体建筑的内部,这是一栋集科研、娱乐、餐饮、宿舍、车间、仓库等一身的综合性建筑,整个考察站只要这一栋建筑就可以满足全方位的要求。参观后,让我们感觉非常震撼,德国的各种先进技术、环保理念不得不让我们佩服。
后天(5日)随着中铁施工队员完成新发电栋钢结构的吊装工程,第28次南极考察队将结束在南极中山站的全部度夏考察任务,在中山站进行度夏考察的剩余队员将在5日下午乘直升机离开中山站返回雪龙船。第28次南极考察队的166名队员(包括17名27次越冬队员)将随雪龙船于5日下午6点离开中山站返航,雪龙船将踏上回国的征程,预计4月8日回到祖国停靠上海港。
到5日离开中山站,我在中山站工作生活了整整15个月,虽然这其中有太多的辛酸苦辣,但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增加了我的阅历。这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必将会好好收藏。再见!风雪南极!
我在南极的日记就写到这里,感谢各位网友一年多来的鼓励和支持。有了你们,15个月的风雪南极并不孤单,每当我遇到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是我的精神支柱,才让我有了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随雪龙船返航途中的一个月我会继续坚持写日记,但因为雪龙船上没有网络,只能等到我回国后有时间再上传。各位网友,一个月后再见!
度夏考察队员乘直升机离开中山站返回雪龙船


码头周围的冰情

已吊装完成的新宿舍楼钢结构

正在吊装新发电栋钢结构

俯瞰建设中的印度站

印度站主体建筑


抵达印度站

互赠礼品

参观主体建筑内部

德国建筑工人正在进行装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