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南极中山站——点击鼠标的距离
(2011-02-12 16:41:52)
标签:
转载 |
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在关注着南极、关注着中国的南极事业,真的让我好感动。我一直认为我们来南极考察是我们的工作,就像千千万万其他人的工作一样。现在看到有这么多人在关注着我们、能理解我们,我想我们更应该干好我们的这份工作。谢谢服老,写得很好,我们可以经常交流的。
2月10日在新浪博客首页看到了“风雪南极情”的博文《南极看春晚》。这是博主第一天上新浪,我是加他关注的第三名。然后的两天我看完了他所有的日记和图片,许多篇是反复浏览、品味……
关注南极,始于我的同事在2009年10月11日随第26次南极考察队起航的那一天,这个位于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的中山站的任何信息,在我心里都变得敏感。
最初知道Xuntu 被选拔去南极时,心情很复杂,在这种时候对于你熟悉的人很难用光荣、拼搏、忘我、奉献…这些词去颂扬,想到的是他的妻儿、家人,还有将要面对的极限、未知……
坦言之,因为和xuntu存在几十公里的系统内距离,还有年龄上的悬殊,我们只能算相对熟悉的同事。知道他为人诚恳、性格踏实、做事严谨、专业扎实、业务全面、聪明、钻研、吃苦、宽厚…因都不是无话能找话的性情,所以见面也只是微笑加招呼,心里保存着一份欣赏。可是他走了,而且是去了南极,他在我心里的分量一下子就变得沉甸甸,还有那种像家人一般的惦念。
去年7月1日晚20:30,东方都市广播《@微博私访 》节目迎来了通过卫星电话给直播间打来的“地球长途”,“南极帅哥”讲述着南极中山站越冬、极夜、冰雪……并为女儿送去生日的祝福。突然就感觉:哦,南极并不遥远!
这次我甚至忽略了“风雪南极情”是27次中山站越冬队的站长,便急急地和他打招呼,那种急切就好像见到的是xuntu本人。尽管我知道去年12月18日27次为26次南极中山站越冬队员举行了送行会餐,26次便在胡红桥站长的带领下,离开中山站回到雪龙船,并不妨碍我去图片中找寻同事的身影,南极的印记已经烙刻在记忆中。
去年xuntu的来信中有这么一段话:8月23日,出现了上站来的最强暴风雪,风力达到12级,能见度只有几米。在站上我是唯一一个不管任何情况都必须按点进行观测的,尽管戴着风镜,但依然没办法看路。从气象栋(站上管各种建筑物都习惯命名为XX栋)到百叶箱只有十几米,我竟然走错了方向。今天站上又出现了暴风雪,风力虽然只有9级,正因为如此,下的雪没有全部被吹走,造成有些地方积雪非常厚。早上我从宿舍去气象栋,从食堂绕过大雪坝,走到小雪坝跟前,雪突然就增厚到差不多齐腰深。走过那三四米的路就好,但是我却陷在里面走不动了,当时那一瞬间感觉到有点绝望,许多观测员会梦到的走不到观测场的事竟然让我碰上了。好在我还没有失去理智,慢慢往回退。退出来后,慢慢从远处找路往气象栋绕,在观测前赶到了气象栋没耽误工作。
曾安排给他回信,但就是这段话让我泪眼模糊,把我的思维凝固住了,我感觉我没办法说出任何一句安慰、任何一句评价、任何一句褒奖,在南极十几米挑战的就是生理、生命的极限,在生命面前我什么话都说不出......
我非常诚挚地给“风雪南极情”发贴,真得难以想象依45岁的年龄,如何能第七次踏上南极科考,我实实在在视他为英雄,视所有的南极科考队员为英雄!
“风雪南极情”在11日的15点56分和16点28分回复我:xx好!首次感谢你对南极的关注,xuntu已经回到雪龙船上,在船上没有网络,无法上网的,我会告诉他你的问候。第二条:好的,我们要2012年4月回到祖国,有空一定去济南。眼泪再次模糊。
鼠标拉近了我和南极的距离,一年多来,极夜、极昼、极光、极端、冰盖、冰情…这些简单的词组,在我的记忆中赋予了更深的涵义。“雪龙号”“雪鹰号”是南极的生命保障…更知道地处拉斯曼丘陵,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西南距艾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几百千米的中山站,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队员们和相距不远的澳大利亚的劳基地、俄罗斯的进步二站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参加party,难舍难分……还有太多太多……
这是我给“风雪南极情”的留言:壮士!壮烈!壮心!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