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片春愁待酒浇

(2023-05-07 20:15:01)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一剪梅》是南宋蒋捷的传世佳作,全词以一“愁”字为心,纳景于情,巧妙地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揉浸在春日和风细雨的柔情中,令人羡慕,又令人心碎!这种感情是复杂的,面对春日的柔美,词人醉心,而身处之境,词人痛心。

蒋捷(1245~1305),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对于南宋,我们从辛弃疾、陆游读出不屈、豪迈的英雄志,从李清照、 姜夔读出婉约、轻柔的烟火情,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读出淳朴、厚重的侠义道。鲁迅先生在为萧军《八月的乡村》所作的序言中写道:“他(箭内亘)曾经一一记述了宋代的人民怎样为蒙古人所淫杀,俘获,践踏和奴役。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旧向残山剩水间的黎民施威,在残山剩水间行乐;逃到那里,气焰和奢华就跟到那里,颓靡和贪婪也跟到那里。”“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若要富,跟着行在卖酒醋。”这样的处境,如何能不让人“愁”?

蒋捷的“春愁”,大多源于这种道德理想被野蛮无耻所践踏的亡国之境吧!家国动荡丧灭,百姓流离苦难,人生单薄无力,这样的愁和痛,任再美的春光也不能消解!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在洪荒天地宇宙之间,人以自身的道德理想而规划出独特的生存秩序,开拓出灿烂的人类文明,呵护着人类全体,也兼顾着芸芸众生,这一股伟大的生命之流蔚为壮观。然而在这蔚为壮观的洪流之中,作为人类本质的道德理想始终被阻碍或分裂,歧生出许多悲壮与憾恨,虽也激发出更纯、更强的爆发力,但始终未能畅然。无论是在人类整体的历史中,还是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善的理想大多被恶的现实所阻碍、压抑,家国的动荡、身心的疲苦,如影随形般割裂着人心所趋向的美善。

庄子从更开阔的生命视野讲:民湿寝则腰疾偏死,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庄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所有生命,表面似乎是在消解人类的独特性,其实是从超然的角度解脱上述人的善的理想被恶割裂的困境。人作为众多生命形态之一,必然要与其他生命能量碰撞,碰撞中因能量的强弱必有摩擦与消耗,人的灵性意识感受到碰撞,在内心中产生种种的情绪,悲喜苦乐由此而生。悲喜的体验者源自个体的感受,个体的感受源自各自深层的观念,这个观念有天赋物种之别,亦有后天熏习之同。“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庄子以非难的形式提示我们,面对有悖我们意念的事物,不可一意孤行,应予以理解和纳容,否则自我一意排斥繁杂的外在能量,必然也被繁杂的外在能量所排斥。

人被愁所扰,善被恶所阻,皆因“我”的一意孤行。“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一片春愁待酒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可怜的小桃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