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始于2015年,于今日完成,历时6年余。谓之呕心沥血不过也。只是出版困难,出版社要求按照他们的规定改动我的文字,我不能同意。我出书不是为了个人出名,更不是为了挣钱盈利,而是为了我要说话,为中国武术正本清源,故出版是个问题。为中国武术讲真话,讲实话,实在太难了。以下是本书目录:
总目录
自序
扶剑问天途
孤鸣云霄外
1
绪论
有无不立 有无并立的极还虚之道
3
第一篇 守先开后 功与禹侔
目录
6
引言
7
第一章
守先开后
功与禹侔
13
第二章
浩气经天
24
第三章
千秋金鉴:中国武术文化的道德感召
36
第四章
游戏三昧而诡奇
55
第五章
通乎道,形解神化
66
第二篇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目录
79
引言
寻绎孙禄堂武学的研究范式
80
第一章
何谓孙氏武学
87
第二章
孙禄堂的武学建构
101
第三章
孙禄堂武学概要:特征、框架、基础、问题、成就
109
第四章
纪念《形意拳学》出版发行100周年
120
第五章
形意行意辩真诠
131
第六章
纪念《八卦拳学》出版发行100周年
178
第七章
八卦拳意问八卦
185
第八章
简述《太极拳学》公开出版100周年
219
第九章
《太极拳学》自序与“太极拳之名称”
231
第十章
孙氏太极拳与形意拳三三理法
237
第十一章 名同实异 寻绎微明
241
第十二章
浅析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
246
第十三章
三拳合一出真意
253
第十四章
套路的性质、目的与分类
280
第十五章
从事实和史料辨析中探究:孙禄堂何以成为武学领域的巅峰
283
第三篇
诚中形外
一以贯之
目录
297
第一章
孙禄堂武学文化的意志与武者精神
298
第二章
孙禄堂武学文化的气质与境界
300
第三章
孙禄堂武学对中国文化的反哺与扬弃
305
第四章
何谓本来之性体与复性途说
310
第五章
习武者的独白
315
第四篇
行远自迩
登高自卑
目录
320
第一章
孙氏太极拳初级走架要义
321
第二章
孙氏形意拳初级阶段研习要义
355
第三章
冷崩弹中五种劲
357
第四章
从易筋转气谈专项力量训练
359
第五章
粉粹虚空
空而不空
365
第五篇 微旨纵横 逝水遗痕
目录
368
第一章
诗云剑气——惚影凌波 倏光逸水
369
第二章
鼓翮清尘 游乎浩然
395
第三章
海外刀客来 万里不留行
409
第四章
仙人指路 孤诣传灯
420
第五章
寻绎孙氏武学技击之门
426
第六篇 寒江渡孤舟 夜雨论江湖
目录
437
第一章
传统武术的时空演化与差异
438
第二章
传统武术能不能打是个伪问题
441
第三章
刍议传统武术技击与现代技击
448
第四章
当代传承、推广太极拳无需“挂羊头,卖狗肉”
451
第五章
正视历史与反思意识——发现规律及认清格局
453
第六章
中国武术精神何以涅槃
456
第七章
中国武术发展问题撮要
461
第八章
为何要贬低形意拳
466
第九章
科学不是道具
逻辑不是戏法
474
第十章
从杨班侯的谦抑而退与陈发科的气粗色变——兼谈当代太极拳的发展
478
第十一章
拳与道合的践行者——孙存周
488
第十二章 英风飒如剑
舒卷漫如云——孙剑云
494
第十三章 文胆儒侠 豹变江东 太极八卦
虎步两广——陈微明
507
第十四章
关于胡凤山、曹晏海在两次全国性擂台赛上的表现
511
第十五章
史料中呈现的孙禄堂与杜心五的技击功夫
516
第十六章
史料明徵:谁是民国时期技击功夫第一人
529
附录:
538
引言 明辨不仅仅为了澄清史实
539
附件1中国武学500年来发展概略
541
附件2孙禄堂辞去国术研究馆任职实录
568
附件3关于孙禄堂与武、杨两派太极拳交往实录
588
附件4《意拳拳学》中谎言示例
604
附件5 主要参考文献
609
后记
6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