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行功问答心语

标签:
武学、武术史 |

问:你接触各派武术四十余年,各派当今健在者中哪几位的太极拳行功堪称上乘师表?
答:师表在于缘份。常见甲奉为师表者,乙视之如草芥。反之亦然。以我观之,当今堪称师表者,并不多见。至于太极拳行功上乘者,在当今健在者中未见一人。其实在当今各派太极拳研修者中,行拳能寻得山门者,已寥寥无几。
问:何谓行拳能寻得山门?
答:知太极拳行拳之形意大概者。
问:何谓太极拳行拳之形意大概?
答:谓其形,知太极拳行拳之点线面体。
谓其意,知太极拳行拳的意象之势。
其实此形也是意,此意亦是形。真形出真意,真意显真形。此形意互寓相生之理。
问:何谓太极拳行拳之点线面体?
答:所谓点是由重心而入金丹之意。即使未入金丹,作为重心亦是拳中动静的线、面、体、势之枢。
所谓线由泥丸、重心、足跟三点而成之意轴。
所谓面乃平立两面十字空间,平面乃动中求静之法门,立面乃六合之势,知此,行如水漂落叶,势若泰山横飞。
所谓体乃三体式之架构,天地人三元一体之意。
行拳须知点线面体合一之意以及时空相生之妙,既要体悟通过变化位置(空间)来改变技击节奏(时间)之机,又要身知通过变化节奏(时间)来改变技击位置(空间)之奥。独自行拳走架,面前虽无对手,但机势不能丢。有道是:行拳不知此机窍,枉费心机空耗力。
问:何谓太极拳行拳意象之势?
答:太极拳行拳意象之势显豁于身心内外,内外一境,入景入情,其情其景如松石兀立,玉涧流泉,竹悬峭壁,垂纶钓渊,青藤缠绕,薄云舒卷,忽的一股清气腾然升起,融融缓缓,与神交合一体,融合中却藏着运化虚空激电裂天之势。
问:这种意象是出于想象之意,还是行拳功候实景?
答:以上所言意象皆是功候实景,究其意不过遥指山门而已。
问:既谓之实景可否略解之?
答:此乃意象,意象本不该以文字解之。一旦以文字解之,意象之意失之大半,所得挂一漏万。意象之言乃形象思维、类比思维。点线面体,可用文字解之,其中关系,逻辑构成。而意象则不同,需由意象入心而悟之。但是既然提出解略,以下文字仅作提示,不可被此解略拘之。
松石兀立,心意之态,意如山中老松,虽奇花异草争艳,兀自立地向天,意笃诚而不旁顾之义。心似山顶秃石,虽电闪雷击、风吹雨打,其心如磐。二者兀立,即心意寂然不动之势。
玉涧流泉,先天之气一旦流出,不可私意搅动,此气清澈明漱如玉涧,与意自然合为一体,是谓真意。流泉乃自然而然之态。此气出自丹田,由微见著。
竹悬峭壁,行拳态势如临危崖峭壁,而动静从容不拘。
垂纶钓渊,此行拳时心神之态,心沉静空寂,神灵明幽远。
青藤缠绕,行拳时之形势,外柔曲而内刚健,形态螺旋伸展,内外圜研相合,连绵一体。
薄云舒卷,行拳之气,非以意运,而是就拳势散开、伸缩舒卷。
忽的一股清气腾然升起,融融缓缓,与神交合一体,指行拳时一旦神气形交合一体,则周身内外融融和和,身体如气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浑圆一体,轻灵敏捷,动静无碍。
融合中藏着运化虚空激电裂天之势,指神气形交合一体,则有感而遂通之能,此时因敌成体,万象自出,周身劲气自然聚合一点,内中之劲有塌天裂地之势。由此入金丹之妙用。
拳至此境,山门见矣。
我辈前贤中历此境者不乏其人,如陈垣、董岳山、牟八爷、驼五爷、圆觉和尚、何道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