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完了,服务员打开灯。我扭头看了下,昏黄的灯光下,依稀坐着几个观众。或歪或斜地坐在那里,久久不动,我以为被电影震撼到了。稍后发现开始撑懒腰,打哈气,睡眼朦胧。原来是睡着了。还好,我靠刷微博撑了两个多小时。
首先还是要表扬,毕竟是老司机,对电影的掌控度还是很好的,游刃有余,张弛有度,不像新导演,毛手毛脚的
。虽然故事不算精彩,但也是娓娓道来。画面和对白也很精致,镜头或圆或方也很少见,一看就是大制作。
演员也都是大牌,
大牌们虽然方言各具特色,忽而湖北,忽而江西,忽而河南,但至少演技的还是很不错的,张嘉译,于和伟,张译,郭涛都有上佳表现。
还有要表扬的,就是电影还是有点讽刺的,比如公安局把范冰冰抓起来拘留,说是喝茶;人代会服务员拉线対直杯子;首长说不发言,其实还是要发言;范冰冰说一开人代会你们就都来了,开完就不管了。虽然有点欲说又止的味道,但好歹是说了。
电影一如既往地散发着冯导的浓浓自信,我就是要拍经典,电影院就是要多放我的经典,否则你就是有问题。 背景音乐精挑细选,也很好听,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时而二胡,时而打鼓,偶尔还来一段地方戏。不断给人提醒,别睡着了,看电影呢。
小说我可能看过,但太久远了记不太清楚了。故事也非常简单,不用剧透也是剧透,看了个开头就知道结尾了。就是一农妇假离婚成了真离婚,然后去打官司,北京告状,然后地方政府和农妇周旋,然后,就没了。假离婚的段子倒也应景眼下离婚买房。
刘震云的小说独具特色,一是语言特色,寥寥几句读起来就很形象,舒服,别致。二是故事情节,往往看起来简单,类似敲敲打打,但最后读完了,并不觉得很琐碎,还有些味道,放佛敲打出一个精品。三是往往有一种荒诞或喜剧的风格,是一种对悲惨生活的调侃,忍耐,或者说悲惨和荒诞本身就是一种生活。
比如《我不是潘金莲》,名字就是一种荒诞喜剧派,刻画了农妇的执着,这一点类似秋菊打官司,也刻画了官场的荒诞。但这种感觉文字可以表达,电影很难表现,表现了也不一定能审核通过。除非是大幅度的改变,比如只是借助几个角色,找一段小故事。如果电影不能和刘的小说保持距离,往往弄得四不像。
冯导的这个电影就是如此,冯导的思路是在原著和改编间来了个折中,利用自己的高超技艺走钢丝,去展现刘氏小说的精华,但这风险太大,很容易忙到最后,什么都要表达,但什么都表达的不好。
官场荒诞最后经过首长和市长的反复阐释,反而像是主旋律。比如首长说,各级政府层层推诿,芝麻成了西瓜。经过老戏骨高严这也一说,立马像是看了部省委书记。市长说的因小失大,溃于蚁穴,不能面对群众解决问题,只是为了保住官帽。感觉完全是一部反腐倡廉的作品,那股荒诞反而没了,冯导从钢丝上掉下来了。
还有就是喜剧效果,和农妇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偏执,也被各种主题冲淡了,喜剧明星大鹏和范伟都加盟了,但并没有啥喜剧效果,影院也没听到什么人能勉强笑出来。最后就是越放越长,但看了开头就知道结果。
电影很精致,甚至唯美。但简单的故事,加上杂糅的、什么都想照顾到、却都没照顾到的主题,很容易让人昏昏欲睡。类似一个一个华丽的杯子,但装的确是自来水。两个多小时,也是拖沓冗长,索然寡味。看完以后回想下,电影放的到底是什么,好像都说了,但又都没啥印象。
就是名字依然令人遐想,冲动。
片中和潘金莲的有点关系和幻想空间的,就是范冰冰和郭涛在小旅馆。事后,范裸着背部,俏立床头,稍微露出点美臀沟。郭涛问范,你就说刚才这次好不好吧。范说是我这辈子最好的一次。范是最好了,高潮了,可惜下面的观众都睡着了。
醒醒,散场了,冯导还要赶紧排下一场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