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说的是几个农村教育的理想者和实践者,为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有教无类,深入大西北的过程。主要谈了四方面内容:
一是女权和性,女主一曼想睡谁就睡谁,大胆享受性快乐,毕生追求的就是自由和快乐。人家根本就从来没想过婚姻和未来,有人要追她,她反问,你觉得我是那种和你过一辈子的人么。
漫山的花很美,唱的歌很好听,黄土高坡的卧室,也布置的简单整洁。也显得人家确实在享受自由快乐,电影前循规蹈矩的你自由快乐么?
很多女权看到这个都很兴奋,凭什么男人很多睡女人被当成是正常和骄傲,女人睡男人就成了婊子和公共汽车。女人就应该对自己身体有支配权,不能忽视本能需求,不能禁锢于太多社会枷锁。所以女权说,网络上高喊小三该死都不理性的,人家也是爱,也是自由。
二是讽刺,电影隐隐绰绰的不是很清楚,但很多迹象显得有话要说。比如一曼被公众场合恶毒辱骂,被剃了阴阳头。
铜匠忽悠了特派员,成了专家,因为特派员说英国留学,读过莎士比亚,其实并不懂英语,成语也经常用错。然后也裹挟了特派员,特派员不得不打掉牙和血吞,也似乎有些很深很深的影子?
所以这部脱胎于话剧的电影,试图在说出一些大家不敢说的东西,而且是比较敏锐的东西,反正电影也是小成本,通过不了审核就修改下,说不定审核的人也看不懂,大不了继续演话剧,这反而成了优势。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也值得支持,现在就缺的是这种。
三是人性,集中体现在铜匠身上,铜匠原本是个不懂文化,生活压抑,没有尊严,没有爱情的最底层,但因为机缘巧合,学了几句英语,看了一点书,享受了一些特殊性姿势,然后就变了,脱胎换骨了,有尊严了,有追求了,有爱了,这是第一次蜕变。
第二次蜕变是被一曼骂了后,原本尊严被打垮,被压抑,人性丑陋再次爆发,因为读过点书,暴露的更丑恶,辱骂一曼,想去美国,还要娶校长女儿。教育让人知道更多,也让人更肮脏,这个人一种很荒诞的感觉。所以如果说一曼是剧中核心女一号,铜匠就是核心男一号。
四是教育,里面重点提到一句话,他们去农村,是为了改变人民的贪,愚、弱,私。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变化并不是很大。尤其这几年介入股市,和微博后感受更明显。
我们的教育过多的关注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做人和人文的培养,驴得水电影里好像墙上就写着做人彬彬有礼,出门步步生风,我们现在都是什么大道理。带来结果,就是一个工科硕士生,对于一些基本的道理和逻辑都搞不清楚,观点和认知自然乱七八糟,到处都是愚昧的阴谋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人文关怀。
电影里的老外,最后知道是个骗局后,说真是“INCREDIBLE
CHINA”,如果你站在老外的立场,感受也是如此。现在其实依然如此,我们的股市,我们的社会,依然很多INCREDIBLE现象。
不足的就是小成本,话剧色彩太浓重,感觉就是放大的话剧舞台,粗略看一遍可能倒觉得没什么,也不太吸引人,甚至觉得有些干涩。但也因为是话剧,很多台词也是精雕细琢很久的,也都暗示和代表很多东西,慢慢品才能有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