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观点:“楼市不会跌,否则经济完蛋”、“股市要大涨了,否则钱没地方去”、“煤炭不会涨,否则上游价格涨太多”、“养殖业也不会涨,否则CPI受不了”、“不会通胀,因为经济规模太大受不了”。这些提法最突出问题是,谈的都是动机,而不是证据或逻辑事实。
破案三要素:“现场迹象勘察、人际关系链、作案动机”,动机是排在最后一位的,证据是排在第一位的。动机可以作为分析破案的指引,不能说你这有人有作案动机,就是杀人犯,得要证据,否则动机再充分都没用。
西方著名的罗伯特议事法则也明确,开会或议事时,动机不能作为讨论问题的前提,只能作为参考,否则就没法讨论了,给你设置个动机,那就百口莫辩,这是过去常用的打击对手方法。讨论问题只能就事论事,否则就不允许发言。这些成熟社会普及很多年的规则,在中国依然不太常见。
动机论有两个严重问题:一就是容易替代逻辑和事实,轻的让人无法讨论,重的就是戴帽子,打黑枪,反正动机这东西也说不清楚,说你有你就有。这在过去几十年历史上很常见,甚至衍生为你的出身不好,就一定是坏人,十分荒唐。
二就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完全实现自我动机,比如改委50天开四次会稳定煤炭价格供应,照样天天涨,人民币没有长期贬值基础,汇率照样在贬值,去年股灾开始时,大家都相信组织能力挽狂澜,都回来抄底,最后还是跌的不成样子。
所以动机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思考工具,不能作为支撑结论的素材,动机有用,但不能动机决定。网友“翠鸟不动”提供一句话“
基督山伯爵里,法利亚长老在监狱里教导年轻的爱德蒙,“你要这么看,这个事情最终是谁得利,那么就是谁在背后陷害你。 ”,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动机论往上走就是阴谋论,阴谋论本质动机决定论是一回事,都是罔顾事实,通过猜测代替判断。个股大跌,是养老金挖坑,再跌,又是养老金入市挖坑;个股大涨,是庄家让大家踏空不敢追;股灾也是外部势力搞的。任何事情不是去分析逻辑,因果关系,首先想到的是不是阴谋,然后按阴谋的角度去阐释一些列现象。
陈志武说
“阴谋论是思维的偷懒。”通过阴谋论可以把任何现象都可以简化,还可以通过阴谋论转嫁矛盾,降低自己的不适度,不好的结果就是离真相越来越远,越来越容易被利用,也更容易成为乌合之众。
任何结论都是要建立在是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比如你认为股市要大涨,能否从筹码,迹象,博弈关系,政策,货币等,找到明确的逻辑来支撑,而不是大而化之的说是国家需要,政策需要。你认为不会不通胀,能否从数据,历史规律,货币规模来分析,而不是说国家受不了之类的。
任何从动机论推出的结论,都是无法信任的,也是缺乏最基本逻辑和议事素养的,从动机论推出的股市涨跌,也大多是臆断。即使一次正确了,也是偶发性大于必然性,长期看还是要吃亏的。
不仅如此,我们和同事,朋友,甚至亲人打交道,也不能完全从动机论去分析判断,还是要有证据,完全依赖动机,就会干扰判断,带来误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