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贾宇联合体育
贾宇联合体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12
  • 关注人气:3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四)职业、业余的推杆有快速、慢速果岭的纠结

(2011-10-22 04:30:31)
标签:

转载

分类: 推杆研究
短推建议用摆式,长推加点手腕动作,不然不够力

      推杆看似简单,可以是随着打球时间的增长,杆数的降低,很多时候推杆并不会随之变得越来越美好,甚至会越来越纠结,即使到了职业选手层面,最顶级的明星选手,推杆永远是不可忽视的那个神秘之境。

      大多数业余的球友,很期待锦标赛级球场的体验,可是一旦踏上光滑如镜的果岭,不仅攻果岭的一杆难以停球,好不容易停了下来,推起来也是如履薄冰,如果再遇下坡推、侧下坡推,更是一筹莫展。满心的喜悦,很多时候就被那多出来的几个推杆,抵消了。

      中国的职业球员需要走出国门,可是面对国外的快速果岭,也是非常敬畏,纠结异常?

      一般人可能会在快速果岭上质疑自己的推杆技术,重了球滚得太远,轻了球又不听话了,或左或右一点不靠谱,让人心理难以承受。其实,这里有一个很让人忽略的问题,就是慢速果岭和快速果岭的推杆技术是不一样的,如果开始在慢速果岭练出来的推杆,到了快速果林肯定不能适应,而且慢速推杆的方法怎么练都难以适应快速果岭,花的时间越多越纠结。

     尼克劳斯是一代巨星,传奇人物,推杆的姿势也非常独特,可是如果因为尼克劳斯的超凡成就而模仿他的动作,如果是职业球员,结果会非常受伤。因为尼克劳斯的动作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这种动作是适应慢速果岭而存在,这一点从很多的高尔夫传奇人物的录像中可以看到,这种以手为主导的推杆方式非常多;高尔夫的技术发展是随着高尔夫球场品质提高而丰富起来,推杆技术尤其如此,为了适应快速果岭,推杆技术越来越细腻,改变也越来也大,如果现在还在模仿过去的慢速果岭的技术,结果只能纠结。

     老式推杆强调手的作用,完全利用超凡的手感,将球“敲”进洞内,这种动作也需要固定身体,身体定下来了,推球又需要上杆的幅度,于是这种推杆的手腕非常灵活;慢速果岭需要更大的推球力度,于是手腕的作用愈加显得重要,因为手腕的作用可以增加力量。

    现在流行的摆式推杆,其实是为了适应快速果岭而逐渐发展而来,面对大满贯级别的极速果岭,又发展成为少上杆,送杆充分的推杆方式,老虎伍兹是这种推杆方式的代表,下半身非常稳定,转肩灵活,手腕稳固,球的滚动很好;而梁文冲的推杆,属手腕灵活型的慢速推杆(这与他当时学球是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速度慢的果岭还可以对付,到了美国,面对快速的果岭,劣势尽显,尤其是下坡的短推,手腕型的推杆方式,难以控制力量大小,如果减力太多,还会造成手部的迟滞,或者肌肉抽搐引起“刺”的动作,稳定性极差,难有好成绩。

     反过来在慢速果岭上,摆式推杆也有短板,距离稍长,上摆的距离就增加了很多,上摆增加,就增加了触球的难度,稳定性也差,老虎式的短边上杆的摆式推杆,在慢速果岭上根本无法立足,因为球走不动,加力会破坏推杆的整体感觉。

     老式推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了保持手感,需要大量的练习时间来保持状态,一旦练习时间减少,推杆的质量会大幅降低,甚至崩溃式的手感全无;现代的摆式推杆,由于以双肩摆动为主的大块身体的运动,身体的定位感觉更为清晰,找到身体感觉的速度可以更块。

     我以为这也是中国职业球员的困境之一,习惯了慢速果岭,走出国门就很难;如果只练适应快速果岭的推杆技术,国内的成绩又难以保证,果岭慢啊,结果只有纠结了。

业余长年在慢速过果岭上打球,所以用手“敲”球,也无所谓,练得多了自然成功率就高了,是不是学用摆式推杆,就看个人爱好了;如果学球是奔着职业去的,一定要学习摆式推杆,这样才有上升的空间。

 

     记得前几年中巡赛,试验过一次快速果岭,选洞位很难,成绩难堪的中国职业们风声四起,责难之声不绝于耳,结果让中巡赛的快速果岭之势偃旗息鼓,现在再来看结果,我们的职业们凭什么走出国门,怎么才能和外来势力竞争。我以为这也是造成现在中国职业难以一路走高的困境之一。

     成就推杆需要时间,即使技术动作正确,其稳定的发挥还是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的磨练,但是,什么是正确的技术动作,或者最适合特定个人的技术动作;怎么才能知道三五年以后可以证明自己大量练习的技术是正确的技术?可以为自己带来好成绩;如果成绩不好本证明是错误的技术,谁来支付这漫长的时间成本。所以找到好教练是关键。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