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累斯顿
| 分类: 旅游 |
很多人都喜欢写游记,或者说写攻略。有些人甚至专门喜欢写黑暗游记,因为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千秋万春。这里,我也来写写我的德累斯顿游记。

下午去了Moritzburg,那是萨克斯大公的狩猎宫,其实原本是另一个贵族的私产,大公不知用什么手段剥夺到了自己的手中。我常常在想,人性从来就是恶的,过去现在将来都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力这么多的财富?德累斯顿所有的美丽建筑都属于他的名下。知道这个堡的名字是从瑞纳特那里,她和老公去过,给我看过照片,在旅游资料上看到了去那里的方法。到了一看,确实很美,一种静谧的美丽,让人能够享受的花园湖泊,可是天突然下了大雨,把我们浇得湿漉漉的。要回去时,老公说,不远处是柯勒惠支的故居,就去看了,很小的二间房子,是她生前最后二年度过的地方。(1943至1945),是爱好艺术的亲王看她没处逃避纳粹,邀请她来的。后来我在火车上又仔细地看了资料,发现我们还有好多美丽的角落没有走到。旅游就是遗憾的活动,每次都是事后诸葛亮。但是谁又能做到尽善尽美呢?留百分之二十的遗憾刚刚好。

好了,又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是中餐还是西餐?又到了挣扎的时候。在平台的楼梯下,是一条美食街,它的右角是一家中餐馆《Wok》(中国炒锅),看看餐单不错,这里也有越南牛肉米线汤,这家餐馆还在旅游手册上做过广告,吃的人不少,想来不错。可我还是想喝Federweiss,于是我们坐到了圣母教堂的背面,那里有一家巴伐利亚餐馆《Edelweiss》(阿尔卑斯雪绒花),我要了煎土豆饼,香喷喷脆脆的,老公要了面条。边上的男吃客很客气,同我们微笑打招呼;吃完后,又向我们礼貌告别。心里暖暖的,我们也向自己的假期告别,这是在德累斯顿最后的一顿晚餐。
去德累斯顿是第三次了,这是个美丽的有历史感的城市,许多豪华的建筑,是萨克斯选帝侯的大本营,花了很高的代价建设起来的。
第一次去,大约是九十年代中吧?不想呆在家里过圣诞节,凄凉的感觉。听说那里的圣诞市场 Striezelmarkt
很著名,就出发了。当时的德国有一种票叫做“周末票”,很便宜,记得才二十多马克。从星期六早上0点起用,直到星期天晚上24点结束。我就专门使用这种票子,早上6点就赶火车,因为头班车大多是这个时候开始。晚上赶进末班车回家,就这样几年内去了德国的天南海北,主要是大城市,近年来才开始对小镇关注起来。记得有一次,去北海,一个列车员看了我票上的印记,说我是这天他碰到转车最多,跑得最远的人。呵呵!那个时候,东西德合并没有多久,东德人对外国人恨恨的,态度很不好,我记得那个旅馆前台姑娘那张恶意嘲弄和蔑视的脸。不过,市场确是很美,还去Semper
Oper看了一场芭蕾舞。因为要赶末班车,下半场没看就匆匆地走了。
第二次是同老公一起去,老公驾车。我们两都喜欢旅游,那个时候如果遇到红日子(国定假日)在星期四的话,公司一般都会把星期五连着放掉,称为“Brückentag”,即给大家搭桥放假,德国人周五只上半天班,放掉不很可惜,这样连着周末,我们就有了四天的假期,可以跑远一点的地方去玩。所以我们是拿这“Brückentag”跑德累斯顿去了。本来要早点回家的,刚好三点有一班游船,正好赶上,就在易北河上看风景,这样回家晚了。可是,这还不算,到了高速上,车太多,大家都是抱着同样的原因出来玩的,一路堵车,一路爬行,老公耐心好。那时还年轻,慢吞吞地到了半夜2点才到家。可怜的老公只睡了3个小时,又起床,去上班。还好单位近,不然,真的是没法睡觉了。
这次是第三次了,我们因为去Eisenach看瓦格纳的歌剧《唐怀瑟》,心想已经到了那里,何不去德累斯顿看一下呢?离上次去那里已经有十多年了,那圣女教堂也已经重建好了,应该很有看头的吧!于是我订了火车票和旅馆。旅馆在火车站附近,有点青年旅馆的样子,但是价格实惠,交通便利。如果订其它的旅馆,都要在150欧元一个晚上,太贵了点,因为是旅游旺季。火车票嚒,我们两只要买一张就可以,借老公的光,我们还买了一张年卡,优惠25%。所有的博物馆门票也都是这样,省了一大笔钱。
第一天下午到达:办了入住手续,休息一个小时,马上就去老城。刚下车,远远地看见城市旅游车,红色双层,马上就要出发的样子,赶紧上了,二人30欧元让我们便宜四欧元。这样,把全部德累斯顿的特色看了一遍,一个半小时之后,胸有成竹,知道接下来的几天应该去哪里玩。途中,我们还在世界最著名最漂亮的Pfund奶酪店下车参观,但是拍照而已,什么都没有买。回到老城,去看圣女教堂,很漂亮,大约40%的建筑材料来自二战时被炸掉的老教堂。里面很华丽,淡粉色的巴洛克天庭和祭坛画,像歌剧院似的多层座位,巨大的管风琴。我们没有爬高,这里可以登顶看全景,但是要上一百多台阶呢,省省了吧。出来后,我们就找吃的。这时夕阳西下,圣女教堂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晕中,我要看着她吃晚餐,所以就在对面的意大利餐馆吃。老公要了黑橄榄披萨,他就是喜欢披萨,什么时候都是订披萨,我吃了什么?想想,哦,对了,吃了面条。肚子太饿,吃那种浓汁调好的面条,有蘑菇,菠菜,洋葱,香香的,吃好后,血糖在第二天升得很高的那种。尽兴就好。边吃,边听到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了,“铛铛裆铛”----很雄伟!然后心满意足地回旅馆。
第二天:我们早上在旅馆吃完早餐后,就坐对面的汽车66路,二站,到达火车站,再换乘7路有轨电车去老城。最喜欢坐的就是有轨电车,既可以笃悠悠的看风景,车站牌很清楚地告知,每站都停,不会搞晕不会错过。我们先看秋季农贸市场,很好,有许多小摊,在一个印度人那里买了个镂空木雕小象,据说小象是吉祥的意思。然后看了二个教堂,一家是新教教堂,一家是天主教的十字教堂,又去了著名的布鲁平台,在那里看易北河,坐椅子上被凉风吹,有一些中国人,更多的是欧洲旅游者。在那里可以拍到很美丽的老城图片,也有画家在那里出售画片。后来,我们去了Zwinger宫,那是大公给他的王子结婚的礼物,我们爬上了楼梯周游,心想,这么美好的天,就在外面走走吧,博物馆就不去了,要不枉费了大好的天气。因为前一天看到,目前正是喝新鲜葡萄酒“白羽毛”的时候,我们就在大剧院的广场上找到一家空位,有美妙的音乐伴奏,老公不喝酒,吃冰淇淋,我喝Federweiss,像新鲜压榨的苹果汁,酒味喝不出来,甜甜的,美味!
因为前一天就看好了旅游资料,我想去看易北河上那座美丽的”蓝桥“,那里有最美丽的河岸,山上有华丽的宫殿,都是有钱人的居住地,对面是小渔村,有一些安静的餐馆,还有古游船码头,这里是德累斯顿人最爱来的地方,如果我久居这里,也会常常来这儿散步的,可惜我们只是过客,没有很多的时间。席勒曾经住在这里一年,写下了著名的剧本。我们走过了桥,去坐那老式的通运车:一个是缆车、一个是悬浮车,同Wuppertal的悬浮车一样,出自同一个工程师的手。二个车都让我们免费坐,我们在缆车的上方的路易斯厅吃了下午饭(下午二点),因为那里的平台风光无限,可以远眺易北河的全景。然后,我们从山上一路走下来,近距离看那些美丽的老房子,遇到友好的老人给我们指路,老人正在花园里弄花花草草。“老公公,你住在这里多么幸福啊!”当我们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旅馆时,一轮新月从窗前升起,多么美好的夜晚,多么美好的假期!
上帝,我谢谢你!给我们幸福的生活。

下午去了Moritzburg,那是萨克斯大公的狩猎宫,其实原本是另一个贵族的私产,大公不知用什么手段剥夺到了自己的手中。我常常在想,人性从来就是恶的,过去现在将来都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力这么多的财富?德累斯顿所有的美丽建筑都属于他的名下。知道这个堡的名字是从瑞纳特那里,她和老公去过,给我看过照片,在旅游资料上看到了去那里的方法。到了一看,确实很美,一种静谧的美丽,让人能够享受的花园湖泊,可是天突然下了大雨,把我们浇得湿漉漉的。要回去时,老公说,不远处是柯勒惠支的故居,就去看了,很小的二间房子,是她生前最后二年度过的地方。(1943至1945),是爱好艺术的亲王看她没处逃避纳粹,邀请她来的。后来我在火车上又仔细地看了资料,发现我们还有好多美丽的角落没有走到。旅游就是遗憾的活动,每次都是事后诸葛亮。但是谁又能做到尽善尽美呢?留百分之二十的遗憾刚刚好。
这一天的晚饭是在火车站里吃的。我们住的旅馆对面有一家越南人开的亚洲饭馆,里面可以吃到越南牛肉米线汤,但是没有进去看过,不知里面环境怎样?味道好不好?如果去了那里,万一不好,就不可能再返回老城,所以有风险。硕决定在火车站里吃,那里有一家法国美食馆,什么都有,面包水果,热炒冷菜,名字叫”Marché“,我不知是啥意思,但是看着环境不错,吃的人也很多,就决定了。老公吃蔬菜鸡蛋面,还要了一块大蛋糕、我要了红烧猪排煎土豆,再加了一杯热可可。因为那天被雨淋了,拔凉拔凉的的感觉,吃完饭后,温暖到心田。后来查了字典,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市场”。
第四天:这一天是为老公特意安排的,因为他对我说,他想去参观Karl
May的故居。我不喜欢这个人,很灰暗。但是我的公公给我们留下了一套Karl May的精装版小说,他们德国人很多都是靠着Karl
May的精神食粮长大的。老公在夏天时候,会拿着May的小说,跑阳台上孜孜不倦地阅读。这一天,还带他去坐了蒸汽小火车,他很开心,好像回到了童年。
看完karl
May的故居后,我们坐4路有轨电车回到老城,半路车子故障,大家下车步行。还好,离Zwinger水池不远,我们走过去,幽静的花园大道和古树,沁人心脾。这时看时间尚早,天气阴着,就想这次假期,还没有去参观过王宫和它的宝藏。但是时间只够看一个博物馆,不能太多,影响效果。怎么办?是拉斐尔的圣母玛利亚,还是绿穹宝物?是看历史展?还是特展?挣扎半天,选择绿穹宝物历史展,原因是名画看得很多,看宝物的机会不多。历史展比特展经典。关照老公,时间有限,不能一件一件地仔细观察,这次他很帮忙,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完了全部的宝藏,真的是目瞪口呆,被这些精致的东东吓呆了。
出了馆,老公马上在咖啡店里买了一根咖啡冰淇淋棍。现在我们有了悠闲的时间,去平台走走,这次终于走到了头,看到了我们牙医的祖父雕像Ernst
Rieschel。这是他的学生为了感恩他,而塑造的。

好了,又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是中餐还是西餐?又到了挣扎的时候。在平台的楼梯下,是一条美食街,它的右角是一家中餐馆《Wok》(中国炒锅),看看餐单不错,这里也有越南牛肉米线汤,这家餐馆还在旅游手册上做过广告,吃的人不少,想来不错。可我还是想喝Federweiss,于是我们坐到了圣母教堂的背面,那里有一家巴伐利亚餐馆《Edelweiss》(阿尔卑斯雪绒花),我要了煎土豆饼,香喷喷脆脆的,老公要了面条。边上的男吃客很客气,同我们微笑打招呼;吃完后,又向我们礼貌告别。心里暖暖的,我们也向自己的假期告别,这是在德累斯顿最后的一顿晚餐。
后一篇:柯勒惠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