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华
石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91
  • 关注人气:1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侃柴(50):从马未都先生说柴窑时提到的孔雀蓝色瓷片说起

(2012-02-04 23:03:33)
标签:

杂谈

 

马未都先生在说陶瓷的讲演中谈到柴窑时说:“我在20世纪80年代买过一件类似的东西,孔雀蓝色的四个残片,完全用金属镶在一个铜的方杯里,方杯底下有四字篆书:“世宗遗物。”我当时还真不知道它是什么,对柴窑也没有了解,后来看书才看到。欧阳修在《归田录》里就说:“柴氏窑……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欧阳修说,宋代都没有柴窑,弄到个碎片,用金属把它包起来。我当时把这个东西没太当回事,买得也便宜,我印象很深,80块钱。隔了多少年以后,我再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着了,现在想起来非常可惜,要不然也可以给大家看看。但我可以肯定,那东西肯定不是柴窑,只是个想象中的柴窑。” 本人仔细分析了马先生的这段话,认为其对柴窑的研究非常重要,主要有如下几点感悟:

 

1. 这段话第一次将孔雀蓝瓷与柴窑联系在一起。马先生所买的孔雀蓝色的四个残片,一定是古瓷片,否则,难入马先生的法眼,一个有名的行家不可能去买现仿孔雀蓝色残瓷片。如果这个推断合理,那马先生所说的孔雀蓝色的四个残片一定是真柴窑残片。但是,马先生为什么要说“那东西肯定不是柴窑,只是个想象中的柴窑”?本人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马先生谦虚的心理使然,柴窑没人见过,要说自己见过,那不就显得自大了些;第二,出于稳妥和维护个人名声的考虑,如果说柴窑是孔雀蓝瓷,万一以后柴窑窑址找到或出土的柴窑证明柴窑不是孔雀蓝瓷,那就很被动。

 

2. 其实在马先生的下意识里,柴窑就是孔雀蓝瓷,否则,他不会在谈到柴窑时提到孔雀蓝色的四个残片。孔雀蓝瓷是天蓝色,有细微开片和无釉露胎的“黄土足”,完全符合曹昭对柴窑的记述,这一切马先生绝对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 马先生说四个孔雀蓝残片被镶在一个铜的方杯里,方杯底下有四字篆书:“世宗遗物。” 这说明古代藏家也认定孔雀蓝瓷就是柴窑,当然,在五代时期并没有孔雀蓝瓷的称谓,孔雀蓝釉瓷的叫法可能始于明清时期。

 

4. 柴窑的主要特征是“雨过天青”色,也可以说“雨过天青”瓷是柴窑的代名词。纵观唐代至元代的古瓷釉色,恐怕只有孔雀蓝瓷最像“雨过天青”色。由于迄今所出土的孔雀蓝瓷最早到金代,人们一定会问,五代后周有没有条件烧制孔雀蓝瓷?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唐代,国外波斯已制出孔雀蓝陶(非天蓝色)并带进中国,在晚唐,中国进口孔雀蓝瓷釉料也是可能的,因此,五代后周瓷工利用进口釉料研制“雨过天青”色的柴窑完全可能。更有力的证据是本人已收藏到一件到代的孔雀蓝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0vwd8.html 

 

5. 柴窑是孔雀蓝瓷,其烧造不易,成功率低,加上使用进口釉料,可以说,在元代以前,孔雀蓝瓷比金子还要珍贵,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片柴值千金”之说。

 

6. 如果柴窑是天蓝色的孔雀蓝瓷,那寻找柴窑就非常容易,即在五代时期所烧制的孔雀蓝瓷中寻找就成,不必等到柴窑窑址找到,而且,柴窑很可能是小量定制的皇家瓷,没有专门的窑来烧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