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瞪三星堆

标签:
青铜器面具木雕原始艺术顾建平文字学 |
分类: 文化 |
甲骨文为何瞪三星堆?相距数千里瞪得着吗?更遥远的非洲面具、印尼木雕为啥来凑热闹?我这就为你揭示。
三星堆是我国近年考古最重大发现,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震惊寰宇。青铜器中最神秘而令人诧异的是“千里眼面具”,又称“青铜纵目面具”。(图1、2)
这对千里眼脱脱一对螃蟹眼,仿生学绝佳运用。为何这般怪异夸张?专家学者有说:跟眼睛巫术有关,属巫术人类学现象;有说:古蜀国民族的眼珠外凸较甚,面具夸张了这一特征。最离奇的,说这是外星人的真实形象。
眼珠向外突出达16厘米,的确匪夷所思。究其根由,无非想突破视觉生理局限而看得更远。或更早发现远处狩猎对象,或更早预见本部落未来可能的状况。
不应像有些专家学者那样钻牛角尖或无中生有,逮住一点妄加揣测不可取,甚或闹笑话。不是吗,单凭“螃蟹眼”青铜面具,岂能断定螃蟹乃古蜀图腾,尽管形象上说得通。
眼睛看得更远,是一种先发优势,具有一定的普世性,并非古蜀国专利。我所收藏的非洲原始面具,印尼的原始木雕,皆具有眼球外凸以求望远特征,艺术手法迥异而目的殊途同归。
非洲面具,因眼睛镂空而以高高凸起的眉宇和眼眶代替眼睛向外凸出。(图3、4)印尼木雕,干脆省略眼眶和眼白,径直放大黑眼珠并向外凸出,像圆圆厚厚两枚硬币。(图5、6)三星堆也有厚硬币式的千里眼。(图7)
“千里眼”桂冠只加冕三星堆而无视其他,甲骨文瞪大眼珠很不服气。论资格,排辈分,分嫡庶,甲骨文可不在三星堆之下。
殷墟甲骨与古蜀三星堆,皆距今3000多年,分别代表古老华夏的黄河中原文明与长江边陲文明。虽文化迥异,然无不期待千里眼,希冀目光远投之神奇。
甲骨文的眼睛(目),(图8)亦为超现实表达:夸大黑眼珠,并大大凸出在眼眶之外,以极尽远眺之能事。
我佩服甲骨文的“目”,以真实为基础的超现实:眼珠外凸看似荒诞,其实更真实。甲骨文将被眼帘遮住的那部分一并浮现到前面,从而呈现完整的眼珠,符合透视科学。
妙的是,不凸现整个眼球,单单凸现眼珠。一方面,若整个眼球凸显在外,既不像眼睛又很丑。另方面,单独凸显眼珠更能显示千里目,因为人通过眼珠黑色视网膜感知外界。“目”最精彩的,就是凸珠,堪称超现实神来之笔。
凸出眼珠何以体现千里目?人的脑容量特别大,远超其他灵长类,所以人特别聪明。同理,眼珠超大,视力超远,合乎逻辑。何况眼珠凸前,距所视物更近,看得更分明。
有趣,出土甲骨文的殷墟安阳,还出土了神人白石雕像,那大而外凸的眼珠与甲骨文的“目”如出一辙。(图9)差异只在于前者线条较刚直,后者线条较柔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甲骨文的千里目比三星堆的千里眼,更纯粹、更彻底。无论独体字、合体字,只要“目”现身,近乎清一色凸目千里。(图10)反观三星堆青铜器多达四五种眼睛类型,螃蟹式千里眼只是其中之一。
不同部落、民族、国家的文化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祈求与期盼却是相通的,所以甲骨文字形、三星堆青铜器、非洲面具、印尼木雕,不同的眼睛造型具有相同的千里超视。
教学相长,此言不虚。最近开讲《文字学与书法》网课(图11),与学员互动,例举“目”字时,忽然冒出新见解,道前人所未道,真得感谢学员。
在准备课程与制作PPT期间,萌生字慧开发与文化挖掘不少新思路。著作不断出版,却总赶不上写作计划。这下,两者的差距拉得更大了。(图12)
【图1】三星堆千里眼面具1
【图2】三星堆千里眼面具2
【图3】非洲面具-正面

【图4】非洲面具-侧面

【图5】印尼木雕-脸部
【图6】印尼木雕-男女一对全身
【图7】三星堆铜面具
【图8】甲骨文“目”字-摘自中科院《甲骨文编》
【图9】殷墟安阳白石雕像
【图10】甲骨文“目、眉、见、省”

【图11】《文字学与书法》PPT封面
【图12】鄙人文字学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