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比较两位大师

标签:
书法大师任政赵冷月顾建平书法展上海书法大师 |
分类: 书画鉴赏 |
任政先生、赵冷月先生皆是上海著名书法家。我70年即拜任先生为师,经常去四川路桥堍邮电局的“革命大楼”三楼,向任先生讨教。他太忙了,所以更多时候是站在一旁看他写字。我在80年代多次到赵先生的家去讨教书法,却非其入室弟子。
任、赵两位先生的书法迥然不同,前者沿袭二王,后者追摹颜鲁公,然皆铸成自身面貌,是有建树的当代大家。
窃以为:若以书体覆盖面及稳健论,任先生为上;若以书法即兴发挥及创意论,赵先生为佳。
任先生注重意在笔先,往往不暇思索提笔便写,间中也不停顿,一气呵成,点画、结构、章法妥妥帖帖,作品成功率近乎百分之百!赵先生注重即兴发挥,落笔前每每略加思索,继而信手挥洒,笔意相生,间中若出点状况便驻笔思索补救之道,或能化险为夷,成就佳作。作品的成功率约百分之五十,远没有任先生高。
任先生的作品鲜有瑕疵,件件上品,却较少给人惊喜;赵先生的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偶有超水平发挥之作,令人眼前一亮,为之惊喜。
任先生篆隶楷行草样样行,尤擅隶、楷、行;赵先生精于行书,不擅篆隶草。仅以行书比较,任先生行书如行云流水,轻车熟路,程式经典;赵先生行书如人行山中,移步换景,予人惊艳。
任先生用笔内敛,精致雍容,手腕精准,经验老到,功力之深罕有匹敌,五六十岁作品尤佳,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是任先生创作高峰期。晚年手不应心,然未图“衰年变法”,致使江河日下,令人叹惋。赵先生用笔外拓,随性发挥,意念气质为先,手腕技巧次之,中年平平,老年变法方入佳境,得归真返璞之妙。
任先生书法创作什么纸都用,连铜版纸也拿来写,字迹乌黑锃亮,鲜少飞白,别有趣味。赵先生比较重视笔情墨趣,只用宣纸创作。
任先生的字,宣纸上的原作,排版打印字体,招牌立体铜字等,无论什么载体都好看。赵先生的字只有写在宣纸上的耐看有味,移作其他载体而无法体现飞白效果与墨色变化,则艺术效果大打折扣而不足观。
书法临帖如同绘画写生,是登堂入室的不二法门,任先生、赵先生都重视临帖,然对有相当书法基础的弟子,他俩的建议就有所不同了:任先生主张继续多临名碑名帖,以待面貌风格自然演化而成;赵先生主张放手实践,大胆摸索,以图新貌。赵先生曾对我说:大胆创作,一整刀宣纸,有一两张满意的就行了,日本人就是这样创作书法的!
任先生喜爱西式跳舞,比较新潮,文革时期竟在家中拖一把椅子当舞伴,过跳舞瘾;赵先生喜爱传统戏剧,比较老派,不喜这类西式玩意。若以生活情趣来看,任先生比较摩登;若以书法创作来看,赵先生比较现代。
我附在文后的书法作品,不难看出两者书法风格的巨大差异:任先生雍容华贵,流畅典雅,精粹绝伦;赵先生不衫不履,返璞归真,童趣烂漫。
这两位大师殊途同归,各自塑造流芳书法史的经典面貌。我生而有幸,亲得诸多大师提点,任先生、赵先生亦是不可或缺的二位。
【图片】
客厅墙上的作品--赵少昂的画,任政、赵冷月的书法。用餐时抬头即见,往往连带浮现任老、赵老音容笑貌。

1989年我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书法个展,任先生和赵先生不但挥毫题词,更亲临祝贺,当时情景历历在目。



任政先生(左2)

赵冷月先生(右1)

赵冷月晚年当面写给我的作品
我收藏的任政先生大部头作品:

《毛主席诗词-隶书6首》1968年巅峰时期作品

《毛主席诗词-行草10首》1968年巅峰时期作品

《鲁迅先生诗-行书19首》1973年巅峰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