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亚美尼亚(圣矛、加尼、深坑)

标签:
加尼神庙深坑修道院亚拉腊神山圣矛修道院 |
分类: 亚洲 |
5月10日 埃里温东线—圣矛修道院(Geghard Monastery)、加尼神庙(Garni Temple)
东线主要景点包括圣矛修道院、加尼神庙、石头交响乐、塞凡湖,不想辛苦赶路,圈定了266小巴线路。
小巴终点圣矛,途径加尼,发车间隔30分钟,票价500德拉姆。由于266不进城,需到Gai汽车站乘车。按照Yandex Map查询结果,乘公交车到Mega mall站,在一片树林中有一条停着许多车的小路,最前面的A位便是266始发点。
车到终点只剩我俩,距圣矛修道院尚有1.88公里。徒步过去,车道开阔,略有起伏,并不费力。苍翠间,还意外看到一尊母狮塑像,不知有何寓意。微风拂面,满目青葱,阿扎特河谷风景怡人。沿途多见当地特色的烤饼炉,有点像新疆烤馕,但更薄软。受邀品尝,太咸。
圣矛修道院(Geghard Monastery)
拐过几道弯,山谷中出现一处孤零零的建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隐于峡谷,遗世孤独。环顾四周山顶、崖壁上密藏着不少十字架,很是孤寂、苍凉。
圣矛修道院正式名称为格加尔德修道院,亚美尼亚语“Geghard”意即长矛。所谓圣矛,是指耶稣上十字架前,罗马士兵刺伤耶稣时所用的长矛枪头。圣矛原本收藏于修道院中,现已移至埃奇米阿津大教堂。2000年圣矛修道院和上阿扎特山谷入列世遗,理由并非圣矛,而是其独特的岩洞教堂。
修道院最初名为“艾里凡克”,意为岩洞教堂,因大部分建筑是在天然岩石中直接凿刻而成。现有的主要建筑完成于13世纪,由中心教堂、两座岩洞教堂、王公寝陵以及岩石雕刻和围墙组成。
围墙中央座落着中心教堂,木质大门上雕刻着一支长矛,寓意不言自明。教堂建于1215年,是从岩石中切割、开凿而成,整体呈四瓣形即等臂十字形。教堂顶部凿洞成窗,阳光如注,倾泻而下。沐浴在光柱中的游客欣喜、惊叹,如沐天恩。
“天窗”四周雕刻的纹饰清晰可见,有的甚至模仿教堂的廊柱做装饰。
大厅的石柱、石壁上凿刻着文字、符号和各种式样的十字架,还有一些罕见的图案,略显诡异。看到拱顶横梁上卧着一头牛(或羊),口衔圆环,环内套着两条拴绳,分别拽着两侧的狮子(或狗),下方的鹰爪紧扣着一只公羊,含义似很多。有人猜测是贵族的徽章,但未免太复杂了。
大厅尽头有一间设有祭坛的石屋,恰好一位年轻女士面对圣母像低声吟唱,声音在身旁慢慢漂浮,空灵、舒缓,宛如天籁。
盛传圣矛修道院有三宝,除了曾藏有圣矛,还有能治病的圣泉及有回音的殿堂。圣泉位于开凿出的一个洞穴内,看到有人在接圣水,未敢尝试。回音堂实际是上层岩洞教堂的祈祷厅,据说能够营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音响效果,可惜没能体验。
从祈祷厅穿过狭窄通道,钻出岩洞教堂。山体岩壁上的各种雕刻、装饰透出肃刹之气,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穿过墓地,匆匆结束修道院行程,赶往加尼神庙。
圣矛与加尼相距不足10公里,乘返程的266去加尼神庙,车票200。
加尼神庙(Garni Temple)
加尔尼神庙坐落在壮丽的阿扎特河峡谷之上,神庙所在的加尼村是个非常古老的村落。远在公元前二世纪,这里的居民已经开始修筑城墙、堡垒、神庙。到公元二世纪发展成为亚美尼亚国王的夏宫,不仅有宫殿,还有浴室、教堂、墓地和一座列柱环绕的希腊罗马式庙宇。据说希腊庙宇是座亚美尼亚的太阳神庙,由国王特拉达一世下令建造。特拉达三世皈依基督教后,希腊神庙被视为异教徒建筑,处境岌岌可危。后经特拉达三世的妹妹恳请,才逃脱被拆除的命运。人祸可免,天灾难逃,1679年的一场灾难性地震把已挺立了1000多年的神庙夷为平地。
1966年,一项为期十年的重建工程恢复了神庙的昔日辉煌。这便是如今的加尼神庙,不仅是亚美尼亚境内硕果仅存的希腊神庙,也是世界位置最靠东方的完整的希腊神庙。
加尼神庙模仿雅典帕特农神庙设计,采用当地青、黑色玄武岩构建,石材被精心切割成两米高的石块,并用铁夹和榫钉固定。
高台上环绕着24根爱奥尼柱,每根柱子分别代表着一天中的某个时辰。建筑顶部精雕细琢的菱形装饰图案,将希腊传统的茛苕叶与象征亚美尼亚的葡萄、石榴相互交织,寓意再生、繁衍。
神庙位于悬崖边,即能遥望雪山,又可俯瞰火山节理石形成的“石头交响乐”。因已有腾冲火山公园、爱尔兰巨人之路的经历,没了“到此一游”的冲动,266路打道回府。
5月11日 埃里温—南线深坑修道院(Khor Virap)
亚美尼亚著名宗教圣地深坑修道院位于埃里温以南约40公里处,靠近土耳其边境。埃里温开往深坑的小巴从火车站/南部汽车站发车,地铁Sasuntsi darid站恰与汽车站相邻。每天限时两班的467路,下车点距修道院不足2公里,算是最近的了。两人因故没有赶9点的467,而是搭乘半小时一班的460前往,下车点在路口,距修道院约5公里。YandexGo帮了大忙,网约车900德拉姆送至目的地。
修道院位于一小山坡顶,周边的平坦地势让其看起来还是有种拔地而起的感觉。背后的两座雪山便是双峰结构的亚拉腊神山,大、小亚拉腊山之间由一条长13公里的山脊相连。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最后停泊地,就是亚拉腊神山。
只可惜,如今亚拉腊山已划入土耳其境内,亚美尼亚人只能站在教堂的观景平台上,面对神山默默祈祷。失去神山的痛,让亚美尼亚人始终无法释怀。
修道院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一座圣母教堂,一场隆重的宗教仪式让教堂内挤满信徒,他人难以插足。
院子里,在靠向亚拉腊神山方向,有座不起眼的红房子,除了拱形门刻有一圈精细的雕饰外,再无其他。房间内也异常简朴,但墙角一大一小两个坑洞却引起游客好奇,一度排起长队,这便是著名的深坑。
“深坑”的由来依然离不开前叙的亚美尼亚国王特拉达三世,在他疯狂迫害基督教徒的期间,曾将传播基督教的“启蒙者”格里高里投入有毒虫的深坑地牢长达13年。凭借坚定的信仰和一位妇女的帮助,格里高里奇迹般存活下来。之后,国王突患怪病。也有说是处死赫利普西姆修女得到报应,疯癫了。不知是梦中启示还是其妹妹恳求,请出格里高里救治。康复的国王皈依基督教,并确立基督教的国教地位,亚美尼亚成为世界第一个基督教国家。
公元642年,人们在“深坑”原址建起修道院。自此,寄托着信仰和民族情感的深坑修道院成为亚美尼亚人心中不可取代的圣地和精神家园。
下深坑,算是来此的一种体验。小坑不难,距离较短且有台阶和梯子,一般儿童亦可胜任。深坑有一定难度和风险,安放的铁梯几乎垂直,6米多深的地牢一戳到底。狭窄幽暗的通道仅容一人抓牢铁梯勉强通过,自然将体胖者阻止于外。
深坑的底比小坑宽敞,安放有十字架和宗教故事画,仔细辨认可以看到亚拉腊神山、诺亚方舟和深坑修道院。
如若天气晴好,修道院外必见上佳景色,即可俯瞰脚下的一马平川,又可登高观修道院全景,亦或面对神山沉思。我们赶上多云,抱憾了。
回程搭车至附近小镇Artashat,在汽车站乘坐452返回埃里温南部车站,车资300德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