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地中海三岛(撒丁岛)

标签:
阿尔盖罗博萨卡利亚里撒丁岛圣特蕾莎加卢拉 |
分类: 欧洲 |
二、撒丁岛
撒丁岛(Sardegna)是意大利第二大岛(第一把交椅归西西里岛),也是地中海第二大岛。位置在科西嘉岛之南12公里,意大利半岛以西200公里,向南200公里为北非突尼斯。撒丁岛首府卡利亚里位于岛的最南端。
圣特蕾莎加卢拉(6.23)
傍晚,乘渡船跨境法、意,抵达意大利撒丁岛(Sardegna)的圣特蕾莎加卢拉(Santa Teresa Gallura)。撒丁岛是意大利第二大岛,第一把交椅归西西里岛。圣特蕾莎加卢拉位于撒丁岛的最北端,与科西嘉岛最南端的博尼法乔相距仅12公里,行船约一小时。
小镇圣特蕾莎加卢拉虽没有对面的博尼法乔有气势和热度,却自带一种随意、淡然的意大利风情。全镇的房屋色彩不似威尼斯彩色岛那般艳丽,却不失温馨。具有层次感的海水配上细腻的白沙和不规则的礁石,景色怡人。
小镇很安静,开阔的浴场游客聊聊。要知道,圣特蕾莎加卢拉的海滩在撒丁岛可是排得上名次的。
原本仅是路过,却因渡船航期变更临时驻留一夜。一天内法意切换颇有感触,科西嘉岛几天都没见到一个中国人,撒丁岛第一个小时就遇到一位开杂货铺的河南老板。英法老宅的楼梯令人生畏,意大利的小酒店房屋宽敞还自带大平台和晒台。科西嘉岛韦基奥港到博尼法乔半小时车程收费9欧元,撒丁岛圣特蕾莎去萨萨里2.5小时仅6.7欧。意大利人的日子是不是更滋润点?
转天乘坐巴士前往萨萨里,再换车去阿尔盖洛罗。途径小镇卡斯特尔萨多(Castelsardo),下车来此地一日游的乘客很多。小镇位于一块突出海岸的小半岛上,由热那亚Doria家族于1100年建立。
初见一面,无不心动,隔着车窗都能看到重重叠叠的彩色房子从山脚一直铺到山顶,臣服在山巅城堡的脚下。哎,意大利人是真喜欢玩色彩
。
意大利人的奔放天性成就了辉煌的艺术,随意性却让公交乘客深受其害。无论是圣特蕾莎巴士站代售车票的店员还是萨萨里公交司机,都让人觉得不靠谱。几十名乘客无一人能搞清楚班车运行时点,只能在焦虑中煎熬。
阿尔盖罗(6.23)
阿尔盖罗(Alghero),一座中世纪的滨海古镇,撒丁岛最迷人的历史名镇之一。厚重的城墙、坚固的海堤,随处可见的堡垒遗迹,鹅卵石小巷和高耸的教堂塔楼,一幅兼具历史沧桑与岁月静好的面容。
古城紧邻码头,一道高高的城墙横在眼前,并在海水中投下粗壮的身影。见此心中暗喜,这小城气质不错。
再看马路另一侧,游艇码头里也太拥挤了,实在想不明白,一个4.4万人口的小城,哪来的这么多游艇。传闻黛安娜与情人曾在此度假,看中的是阿尔盖洛罗舒适的环境和意大利人散淡的性情。享受、隐私两全,阿尔盖罗成为皇室、名流和富豪们理想的度假地,游艇自不在话下。
明知老城盘踞于城墙内,偏偏找不到城门。待登上城墙才发现,围绕着老城的不是城墙而是海堤。原来古城座落在高地上,周围是足够厚实的防堤,即可阻挡地中海的波涛,又可防御来自海上的外敌,完全是个坚固的防御工事。
阿尔盖罗曾经被反复争夺,意大利王国、迦太基人、腓尼基人、拜占庭、阿拉伯人都来去匆匆。12世纪初,在遭遇过血腥的种族清洗后,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移民成为城市的人口主力,这让阿尔盖罗之后的岁月保留有独特的西班牙风情,且在撒丁岛上独具魅力。
悠闲地漫步于生机勃勃的历史中心,纵横交错的鹅卵石街道和相似的米黄色建筑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不得不仰望高空,寻找圣母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高耸的塔楼,以此确定自己的方位。城中另一地标性建筑是圣.米歇尔教堂(Chiesa di San Michele),拱形的彩色琉璃穹顶在阳光下璀璨夺目。
相较于石板街巷,海堤漫步似更惬意。夏季的海风轻抚,阳光洒满海面。宽阔的大堤上,几个突出部架设着大炮,黑黝黝的炮口直冲大海,几个孩子爬上爬下,全无怯意。沿堤的马路边支起一道道遮阳蓬,小商贩们开张了。兜风的马车从旁驶过,更增添了一份古典味道。
沿堤漫步,可与几座十四世纪的塔楼相遇,Torre di Porta Terra曾是城市两座主要城门之一。Torre di San Giovanni看上去粗壮得更像座碉堡,具体作用不详。
阿尔盖罗让人放松,棕榈树下情侣携手走过,老人坐享日落美景,冰淇淋专卖店的出品已经是意大利口味了。
博萨(6.24)
“给你点颜色看看”!
走进博萨(Bosa)小镇,满眼都是色彩斑斓的建筑,相邻的房屋通常采用不同颜色,即便色彩接近也要做些点缀,以示不同。意大利人一贯善用颜色营造氛围,比如五渔村、彩色岛,眼前又多个博萨。
博萨是个风景如画的魅力小镇,位于撒丁岛西面泰莫河口附近。房屋沿河修建,三、四层高的建筑依据坡度,如积木块般层层叠叠向上延伸至半山,最高处山顶雄踞着一座城堡。
惊讶于街道的五颜六色,一个远离都市且不足万人的小镇,生生把日子过出了色彩。抗住颜色的诱惑,爬山去山顶。
山上的城堡是1112年由托斯卡纳的贵族建造,名为马拉斯皮纳城堡。合围一圈的城墙尚保存完好,中间除了一座圆形小教堂外已然空空如也。不过教堂内依然保存有1370年的壁画,虽已有斑驳脱落,颜色却未褪去。
城墙上走一圈似是游客的必修课,毕竟是小镇的最高点,可360度地近观远眺。
俯身向下,泰莫河如一条蓝带穿过一片红色屋顶,横跨河上的老桥连接两岸,教堂的穹顶和塔楼鹤立鸡群般耸立在岸边。建筑群落后面是绿色覆盖的丘陵,一直铺盖到目极之处。
向西远望,泰莫河在大地上划出美丽的“S”形,最终归入大海。
下山去海边,竟然是一片海水浴场,坡地上还立着一座堡垒。看惯了人挨人的沙滩,这里的清净反倒不适。
博萨,一个游客不多,安静且小众的旅游地。尤其是夜幕降临后,除了在河边吃吃喝喝的当地人,似乎没有更多夜生活。
卡利亚里(6.26)
用国内习惯的标准衡量,撒丁岛的交通真不方便,几经周折才赶到撒丁岛最南端的卡利亚里(Cagliari)。不愧是首府,一出车站,就嗅出久违的都市气氛。婆娑的树木点缀在宽阔的街道两旁,漂亮的橱窗以及穿着时尚的男女,让古老的城市散发出现代气息。
卡利亚里的火车站和汽车站都位于码头附近,为方便进出,选择投宿在码头对面的街巷里。出火车站先与市政厅行过见面礼,沿滨海建筑群的拱形游廊前往驻地,感觉有点像广州的骑楼,但这里的廊道一半被咖啡座占据。
城市的精华位于全城的最高处,陡峭的石墙将中世纪的城池划出高贵与平庸,城墙之后便是以前贵族们居住的城堡(Castello)。我们从码头向城堡进发,在平民百姓休闲的耶尼广场(Piazza Yenne)与撒丁王国的卡罗.菲利斯(Cario Felice)国王相遇,也不知他在此站立了多久,辛苦啦。国王对面的山丘之上,正是聚集着大教堂、瞭望塔、古罗马剧场等诸多历史建筑的城堡区。
书上说,圣母大教堂耸立在皇宫广场(Piazza Palazzo)之上,对着地图找到这座主教座堂,却没看到想象中的宫殿广场。教堂建于十三世纪,1258年被授予大教堂地位。教堂外观曾经历多次改建,现仅有一座钟楼还保持着最初的哥特式风格。
教堂内巴洛克式的祭台十分精美,基座上卧着的四尊大理石狮子和石雕布道台出自古列尔莫(Guglielmo)之手,名字陌生,但作品已有700+年历史了。教堂的拱形穹顶为宗教题材的彩绘,小礼拜堂的雕塑很有那不勒斯教堂的味道。
教堂有座下沉式礼拜堂,其拱顶装饰图案简单,却有璀璨耀眼的装饰效果。
第二个被迷惑的景点是大象塔,书上说“这座42米高的塔布置诡异,多少有些恐怖:西班牙人曾在这里将马尔凯塞.迪.切亚(Marchese di Cea)斩首,还把她的首级示众达17年之久”。书上还说,在阴森森的吊闸门旁边有一座石象,大象塔因此得名。大象在哪儿?前后转了两圈没看到,一抬头,真在吊闸门旁!一尊微型石象。
与象塔相邻的姐妹塔圣潘克拉齐奥塔(Torre di San Pancrazio)建成于1305年,如今是座收费的瞭望塔。面向海港方向敞开的一面,可以眺望美丽的卡利亚里湾。
古罗马剧场建于公元二世纪,此类依坡石刻的罗马式圆形露天剧场遗址在欧洲甚至亚洲并不少见,西西里岛的陶尔米纳、法国里昂、黑山新海尔采格、阿尔巴尼亚萨兰达、马其顿奥赫里德、约旦的安曼和佩特拉......。卡利亚里的古罗马剧场损坏得太严重了,且地点有些偏僻又无公交。
圣米迦勒教堂有点坑人,居然只在上午和晚上开放。教堂建于十六世纪,最著名的事情不外乎西班牙皇帝卡洛斯五世曾在此发表演讲,为其即将发动的一场战争进行辩护。门廊石刻引起的好奇心愣是让我们在教堂门前的台阶上坐等了一小时。
付出终有收获,教堂内部奢华的洛可可装饰风格和大量藏画让所有等待都是值得的。没有一般大教堂那般庄重、沉稳,但轻盈柔和的色彩、精细纤巧的雕刻无疑令人更舒适。
第三个令人疑惑的景点是圣雷米堡垒(Bastione Saint Remy),没有军事要塞,有的是雄伟的台阶拱门和大大的观景平台。
登上圣雷米堡上的大平台俯瞰古城是初访者的必修课,这里也是观赏日落的好去处。
卡利亚里的主要景点集中在城堡区,但没有看到公交车,全凭双脚与石板路较劲儿。乘车去撒丁岛最长的海滩,波托海滩的海水算得上玻璃翠,却人满为患。
去附近的景点看火烈鸟,成群的火烈鸟根本没影,仅有的几只还在很远处。回程拜访圣安娜教堂和圣殿(Bonaria),大门紧闭,意大利人的日子过得也太舒服了。
撒丁岛公交乘坐规矩复杂,稍不留意就要被罚,尤其是外国人。在撒丁岛除了第一天见到河南老板,之后再未看到同胞,连亚洲面孔都很少见。
6月27日告别撒丁岛,飞往马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