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南法的初夏(滨海自由城、埃兹、芒通)

标签:
滨海自由城埃兹芒通埃兹植物园杂谈 |
分类: 欧洲 |
滨海自由城(6.15)
距上次来尼斯转眼已近十年,记得在去摩纳哥的路上一再被沿途风光吸引,终因同行老母亲85岁年龄实在不宜上下奔波而放弃。今日旧地重游,首站滨海自由城。
尼斯市区乘15路巴士直达滨海自由城,下车见海、见堡。选择先去看十六世纪的城堡,是个临海的防御工事。围着城堡转大半圈,海水拍打脚下的岩石,海面却显得很平静。海水在阳光照耀下,变幻出深蓝、蓝绿、翠绿的色彩。
城堡下方筑有一道防波堤,各类游艇分门别类地排列整齐。空中飘来节奏强劲的乐曲,脚步不由自主地跟随节拍起伏。转至大门,原来城堡已经改成大众娱乐场所。扭头去老城。
老城的“房屋依山势而建,街道以横街小巷为主,商铺及餐馆多集中在码头附近,小镇的房屋七彩缤纷,像是带着童趣的乐高积木,遍布整个山头。黄昏时,海岸日落与餐厅灯火相辉映,是个依山傍水,相当浪漫美丽的沿海小镇”。——百度
漫步海滨,路边盛开着不知名的紫花,海鸥在空中飞翔。碧蓝的海水沁人心扉,却没有几个戏水人。更多的人横躺竖卧地挤在黄色沙滩上享受阳光。
蓝天、白云、碧海,土黄色城堡和五彩斑斓的房屋,加上海面往复的快艇、游船,以及沙滩上、阳伞下的游客和露天咖啡座的食客,需要的元素应有尽有。一句话,享受生活。
埃兹(6.16)
在南法地中海沿岸,有一段被称之为“蓝色海岸”的著名风景区,全长115公里的海岸线西起土伦,东至法意边境。沿途串起圣特罗佩、弗雷瑞斯、戛纳、昂蒂布、尼斯、摩纳哥、芒通等多座城市。与一长串耀眼的明星城市同存的还有一些小村小镇,例如“鹰巢村”埃兹(Eze)。
这是一个建于公元前550年的古村落,房屋修建在岩壁上,如同老鹰筑巢。要塞形态的村庄四周建有城墙,仅留一个门洞进出,以防外敌入侵。
村内至今保持着中世纪风貌,石屋、石墙、石块路,出门就是台阶,高高低低的九曲巷似迷宫一般,兜兜转转总是回到原地。当地人把甚为不便的山村生活过成了浪漫和艺术,家家有花草,处处见藤曼,连尼采都曾为之着迷。
没错,尼采曾在此逗留,蜿蜒崎岖的小路漫步结出思考的硕果,虽然仅是《查拉斯图特如是说》中的一章,却足以让“尼采之路”不胫而走,就像黑格尔在海德堡的“哲学家小径”。
石头村里无平路,凹凸不平的小径沿着石屋慢慢盘旋而上。空间的狭窄挤缩了建筑占地,而陡峭的山崖上却留有一块略显宽敞的平地,一座始建于1764年的圣母升天教堂矗立于此。
教堂斑驳的外墙与中堂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形成反差,祭坛前摆放一造型特别的十字架,不知是否传说中的埃及十字架。
路的终点是一座古堡遗迹,独立于村庄的最高处。虽然海拔只有429米,却具高空俯瞰地中海的绝佳视角,据说天气晴好时甚至可以看到科西嘉岛的身影。山顶聚集了数百种新奇的植物,龙舌兰、芦荟、仙人掌在大海的陪衬下尽显风姿。
死而后生,城堡在1706年被路易十四的军队摧毁,一座名为“异国花园”的植物园在1949年问世。就如同埃兹的盾徽(一只爪握尸骨的大鸟)表现的生与死,或者说凤凰磐涅。
埃兹,一座极具法国中世纪风情的小山村。
提示: 尼斯乘坐82路公交抵达埃兹后,先去山下的游客中心索取免费的中文游览图,那里有卫生间。之后,需徒步一大段陡坡路方能进村,毕竟是鹰巢嘛。另外,一定要早点去,否则看到的是摩肩接踵的人群而不是浪漫和古老。
芒通(6.16)
一条与海岸线并行的滨海公路将散落在“蓝色海岸”上的城镇串成链,并在靠近意大利边界的芒通(Menton)终止。位于法意边境的芒通,以前属于摩纳哥,1860年割让给法国,便有了如今奇特的地理位置排序。
芒通气候温润,盛产柠檬和柑橘,素有“柠檬小镇”之称。受此宣传的影响,一直以为芒通是个小镇,下车立马被大都市的风貌和气度搞懵了,直到进入老城才缓过神。
芒通老城的地貌特征与滨海自由城有几分相似,却一个五彩斑斓,另一个独钟橘黄,大相径庭。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老城街道大都采用与桔黄相容的色彩,民居层层叠叠,众星捧月般簇拥着圣米歇尔教堂。
圣米歇尔教堂外观和“之”字形折返阶梯像极了葡萄牙朝圣之路上的布拉加。而依地势起伏修建的民宅颇有意大利风味,只是密度更高。
与意大利接壤的芒通,虽属法国却缺少法式浪漫与温情,不经意间流露出意大利人的豪放,比在黄色墙面随心所欲地画上一个绿色百叶窗。一直以为意大利人天生是玩色彩的高手,唯此方能驾驭耀眼的明黄。
圣米歇尔教堂与白色忏悔礼拜堂共享小广场,此地可以望海,视线却受到房屋遮挡。
转去北边的山坡,视野好、人少,因为那里是老教堂墓地。登高望远,海天一色的蓝,老城屋顶的红,港湾里游艇的白,一目了然。
回到海边散步,游泳的人不多,躺在沙滩上享受阳光浴的人不少,欧洲人太稀罕阳光了。
提示:尼斯乘火车或汽车可直达芒通,如从埃兹前往芒通,需要坐83路到摩纳哥换乘600路。每年二月是芒通的柠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