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时隔三年再出发(阿尔巴尼亚:萨兰达、吉诺卡斯特、培拉特、斯库台)

标签:
萨兰达布特林特吉诺卡斯特培拉特斯库台 |
分类: 欧洲 |
三、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南与希腊接壤,东临北马其顿,北接黑山和塞尔维亚,西面是亚德里亚海。国土面积28748平方公里,人口286万,首都地拉那。
阿国对中国游客免签,旅游资源由南向北集中在萨兰达、吉诺卡斯特、培拉特、都拉斯和斯库台一线,其中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南北细长的国土虽不乏海岸、湖泊、森林、高山,但山地和丘陵占据3/4。
阿尔巴尼亚货币为列克,与人民币汇率约1RMB:14ALL,民间美元、欧元接受程度高。现金交易普遍,信用卡使用率不高。
8月5日 萨兰达
从奥赫里德到地拉那,倾盆大雨迎候。雨中的城市让人毫无逗留之意,走,去海边的萨兰达!
冒雨从地拉那国际汽车站赶到南方汽车站,诺大的停车场里排满了大轿车,这里有开往全国各地的长途车,却没有站牌、没有调度、没有售票处!幸而扎堆儿聊天的司机热情指点,否则真不知如何是好。
汽车站的遭遇再次拉低了预期,昔日的“山鹰之国”处境的确有点不妙,无论在语言还是宗教信仰甚至人种方面都与周边邻居格格不入。一个穆斯林人口占60%的国家被几个信仰东正教的斯拉夫人邻居围在中间,很另类、很孤立,也很无奈,地拉那的窘态一目了然。好在目的地萨兰达是个旅游城市,拥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希望能有一段愉快的旅行。
萨兰达位于阿尔巴尼亚最南端,大巴车开出地拉那不久雨停了,窗外景色令人昏昏欲睡。不知何时景色大变,山峦、河流、湿地,像是从未被人打扰过一般。两人不约而同联想起尼洋河谷,阿国最好风光果然在南方!
车进萨兰达,气氛一下热闹起来,车道、步道变得拥挤。十字路口的交警娴熟地利用指挥棒和哨子调度来往车辆,响亮的哨声即熟悉又陌生。没有车站、没有停车场,乘客被丢在路边。长舒一口气,总算在天黑前抵达。
第二天一早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海边,马蹄形的海湾阳光明媚,海面上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各类船只,海滨林荫大道一派热带风情。时间尚早,没有人下海,但沙滩上已支起彩色遮阳伞,粗糙的沙砾没能阻止人们在海滩上享受阳光。
萨兰达于阿尔巴尼亚如同奥赫里德在马其顿的地位,蓝湖变蓝海而已。清澈透明的海水,一天多变的颜色,岸边椰树林荫道、白色酒店,颇像尼斯蔚蓝海岸,还有希腊的影子。地中海的气候+每年300多天的灿烂阳光+相对低廉的物价+与希腊共享的海水=萨兰达的性价比。
海滨长廊景色确实很美,是个放松休闲的好地方。尤其夜幕降临,海边摆满一排排餐桌,灯光勾勒出海滨轮廓,被包裹在昏暗中的食客静静享受着海风和美食。只是小心,别离开海滨大道,如往高处走出几条横街,情况大不同。
萨兰达物价相对西欧、希腊要便宜,但绝非国内网站上的“物价天堂”。冰淇淋球100列克(约7 RMB)、海鲜饭或海鲜意面套餐1100列克(约77 RMB),地拉那到萨兰达车票3400列克(240+ RMB),紧临海滨大道的小酒店标间70欧元。感觉大有比肩东欧、赶超西欧的趋势。
阿尔巴尼亚境内基本是现金交易,当地人尤喜欧元现金。由于没有支持银联的ATM可以取现,只好放弃便宜的民居改投稍贵但接受刷卡的酒店。没有红绿灯,全凭交警的哨声和手牌。街边乞讨的多是抱着孩子穆斯林妇女,衣着整洁且绝不纠缠。遇到上点年纪的老年人,会对我们说“毛泽东”、“周恩来”。
8月6日 布特林特历史公园
喜欢自然美景,也爱看一些人文景观,由于不了解,不得不查资料,算是老年人的间接学习吧。阿尔巴尼亚有四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布特林特、吉诺卡斯特均在萨兰达周边,去打卡。
萨兰达市区开往布特林特的公交车站虽贴着时刻表,实际却没个准点。汽车拉上满满一车乘客沿着萨兰达湾行进,因落座右侧,一路风景极佳。途中陆续有乘客下车去沿途的海滨小镇或渔村(尤其是卡萨米尔),坐到终点站的人并不多。
布特林特是座考古公园,位于科孚海峡和布特林特湖之间的小岛上,三面环水算是半岛。
据考证,岛上最早的人类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十至八世纪。此后,小岛先后被希腊、罗马、拜占庭统治,后又被威尼斯人占领。来者均在岛上留下自己的一笔,一座城池逐渐形成。奥斯曼帝国是个晚到者,古城已在中世纪晚期因地震和瘟疫被遗弃,进而成为荒泽,只剩散落在十几处的残垣断壁。一岛一城,一部浓缩的地中海文明史。
如今,古城所在地已辟为国家公园,占地总面积8622公顷。园内植被茂盛,拥有丘陵、湖泊、湿地等自然风光。
入口处的杂草丛中孤零零立着一座防御工事,不知道是不是威尼斯塔楼,簇新的建筑与脚下的废墟差距有点大。
穿过林中小径,眼前出现大片的建筑遗址。巨大的古希腊圆形露天剧场建于公元前三世纪,25排阶梯式弧形石座位能同时容纳1500名观众。每年夏季的国际戏剧节和音乐会期间,剧场都会举办演出活动。
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布特林特湖畔已经有了卫城,公元前三世纪形成城市雏形。除了露天剧场,还有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神庙和市场,以及城墙。古罗马时期又修筑了罗马浴场、罗马水道、中心广场、水神殿和贵族宅邸。
拜占庭统治期间,布特林特一度成为基督教重地。所修建的教堂高大、气派,带有两排拱门,结构为三个中殿、一个耳堂和一个多边形后殿。
另一座洗礼堂遗址由16根花岗岩石柱排列成两个同心圆,环绕着圆心处的圣水盆。据称,不仅在阿尔巴尼亚境内,即使在整个地中海地区也属丰碑式建筑。
在后山卫城,遇到两位自驾的北京夫妇。久未见同袍自然格外亲切,交谈中得知他们已在巴尔干地区自驾二十余天,最倾心的竟然是阿尔巴尼亚,尤其对南部无人区的风景赞不绝口,心中自是羡慕不已。
公园内的石头城墙从湖边修到山腰,护卫着布特林特城。出入的城门、石头甬道得到部分修复,山顶的塔楼、观景平台和博物馆已经脱离了古迹的原貌,成为环城游览的终点。
布特林特考古遗址的发现和保护也是一波三折。1928年,心怀“重建罗马帝国”野心的墨索里尼向布特林特派出考古队。及至1943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发掘出大面积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部分城廓及文物。1970年,阿尔巴尼亚考古研究所扩大遗址发掘范围,出土了古城堡、卫城、集市、神庙、公共浴室和住宅等建筑,一座几乎完整的古城重见天日。1977年由于社会动荡和缺乏保护,布特林特一度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2000年政府设立国家公园,布特林特才重新恢复世界遗产地位。
8月7日 吉诺卡斯特
在萨兰达停留3晚,其中一天留给布特林特,另一天去吉诺卡斯特古城一日游。
吉诺卡斯特是座南部古城,位于萨兰达北面。古城初建于公元四世纪,2005年入选世遗,理由是保护完好的奥斯曼帝国城镇。
吉诺卡斯特与蓝眼睛在一条旅游线路上。由于汽车班次较少且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毅然放弃。班车停靠蓝眼睛站时,有六七位乘头班车去蓝眼睛游玩的游客上车,看他们那份情不自禁的欣喜,便知中途赶车的不易。
汽车终点在城边的加油站,远远便可看见山顶上的城堡。不用问路,顺着一条直通城堡的公路上山。这城中的公路着实太陡,走一会儿便气喘吁吁。没过多久,一车同行人就剩下五、六个。
吉诺卡斯特城市的核心就是那座高居山顶的城堡,以及城堡脚下的老城。老城中的房屋以石块砌就,屋顶用石片替代瓦片,街道是石片拼花铺路,防滑设计与山西碛口如出一辙。整座古城依山就坡向山下铺开,形成一座石头城。据说城中保存完好的奥斯曼时期的建筑有600多栋,而山脚下的后期建筑虽占地不小,但却显平淡无奇,再无古城风貌。对了,这里是霍查的故乡。
城堡下的集市远比城堡热闹,坡度很大的几条街道交汇于一个五岔路口,一眼就认出这是老城的名片,网上出镜率极高。
由五岔路口衍生出去的街巷略有不同,有的小街鹅卵石铺贴地面,路两边排满小商品摊位,以出售旧古董和手工艺品为主,摊位旁坐着编制女或金属制作匠人,有兴趣尽可止步欣赏。也有的小巷以披萨店、咖啡馆、冰淇淋店为主,虽不时有客人光临,却安静了许多。
山顶城堡与老城有种天然的依附,城堡看似是为居高临下欣赏或观察吉诺卡斯特而存在,实则老城是城堡的扩展。城堡先于老城兴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期都曾对城堡进行过大规模扩建,最后终因人口膨胀,城墙内的居民逐渐向城堡外移居。
阿尔巴尼亚号称城堡之国,吉诺卡斯特城堡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历史和规模即使在欧洲也是排得上号的。作为山地军事要塞,城墙最厚处达到8米,可见其坚固程度。外观像一艘战舰的堡垒,内部则是个博物馆,陈列着一批老式重型装备,包括88门不同时期的大炮和一辆二战中使用过的坦克。
城堡外墙建筑大部分能看出原貌,站在开阔的平台上,低头可以俯瞰吉诺卡斯特老城和新城全貌,抬眼又可眺望周边的群山。平台上除了老旧的大炮,居然还有一架冷战时期坠毁的美军飞机。
庭院中有不少通道入口,有的通往瞭望孔,有的通往漆黑的监狱。年轻人在废墟上攀上爬下,寻找喜爱的拍摄角度,完全不介意脚下的血腥历史。
一座钟楼,那是吉诺卡斯特城堡的名片,据说每逢钟声响起,声音传遍全城,并在山谷间回荡。这情景是不是能想起点什么?这里是电影《宁死不屈》的拍摄地。
8月8日 培拉特
白城、千窗之城,是培拉特的别称。与吉诺卡斯特一样,也是座以奥斯曼帝国建筑闻名的世遗山城。小城位于阿尔巴尼亚的中部,初建于公元前四世纪,屈指一数也有近2500年历史。
城中流淌着奥苏姆河,两岸依坡而建的白色二层房屋栉比鳞次,故称白城。房子的一层用石材打底,二层漆成白色,屋顶铺设红色的陶瓦,色彩风格统一。房屋的每层都有一排窗户,有的还特意用黑色勾勒出窗户外沿,从远处看,山坡上如同布满了窗户一般,故此得名千窗之城。
白天,站在奥苏姆河行人桥上,远可眺望缓缓流淌的河水及尽头的雪山,近可欣赏山坡上数百座奥斯曼风格的白色房屋和密集排列的窗户。河边漫步是游客必修课,很惬意。精力旺盛者可爬上山顶的加拉城堡,徘徊在古老的石头巷中,探秘中世纪的民宅、教堂、清真寺,追觅逝去的时光。
傍晚,沉静一天的当地人复苏了,把老城街边成片餐桌填得满满当当,一杯咖啡或冰水可以坐到深夜,一天最惬意的时点。游客则钻进石头街区,在半明半暗的路灯下七拐八绕地体验时光穿越。
深夜,培拉特的山风比萨兰达的海风更具凉意,拥被而眠的舒适让人忘记此时正是盛夏。
8月9日 斯库台
斯库台是在阿尔巴尼亚的最后一站,从培拉特北上斯库台必须去地拉那转车,尽管一百个不乐意。
斯库台属于阿国大城市,原本是个古城,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如今可看的仅限罗扎法城堡和斯库台湖。就这儿,还被说成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城堡位于郊外,建于2400年前,如今仅剩残垣断壁。
站在城堡可眺望远处的斯库台湖,此乃巴尔干地区最大淡水湖泊,也是阿尔巴尼亚与黑山的界湖。湖区的游客接待点提供徒步、皮划艇、垂钓、观鸟等旅游项目,因预定酒店的问题未能前往。
提前预定的酒店柜台告知无房,承认过错却要求客人取消预订,出现这种情况自认倒霉吧。
下站,去黑山。在斯库台还是没有Bus station,只有Bus stop,而且没有明显的车站或站牌,全凭当地人指点,才在路边等到了开往波德戈理察的大巴。
Tips:
(1)如果有人告诉你阿尔巴尼亚“山景不输瑞士,海景堪比希腊”,千万别信。旅游不光是视觉享受,还有衣食住行的全面体验。
(2)阿尔巴尼亚境内没有客运火车,长途大巴一般在街边停靠,没有站牌,乘车点需向当地人询问。
(3)萨兰达市内长途车乘车点在一个十字路口街边(附近是遗迹公园和超市),此地是交通集散地,既是地拉那、培拉特等外地来车的终点站,也是周边景点吉诺卡斯特、蓝牙睛的起始站。周边地区(吉诺卡斯特和蓝眼睛等)的车票在售票处购买,远程(培拉特、地拉那等)的车票直接向司机或所属公司购买。
(4)布特林特属市区公交,车站与长途车停靠点相距一个路口,车上有售票员。
(5)与其他几座城市不同,培拉特有正规的汽车站,但距离古城稍远,需要乘坐公交车。
(6)带够现金,没地方取钱,除非肯支付Visa等国际信用卡高昂的取现费用。美元和欧洲元接受度很高,可直接支付。其他货币可以在街头兑换成阿尔巴尼亚列克,街头兑换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