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山西怀古(长治虹霓村、通天峡、观音堂)

标签:
虹霓村通天峡观音堂上党门悬塑 |
分类: 国内旅游 |
长治太行风情
· 虹霓古村落
八百里巍巍太行,犹如“青龙”出世盘踞于北国大地,将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分割开来。拔地而起的太行山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一道道深谷幽陉,隐秘其间的古村落随着现代公路的拓展,逐渐为外人所知。
此行前,一直心怡两个深藏在太行深处的小乡村——虹霓村和井底村。两地虽同属长治平顺县,终因交通不便无奈放弃井底村。
清晨,车从长治汽车客运中心开出,乘客都是去往通天峡景区的游客。长治踞离通天峡约60公里,中途经过虹霓村。据司机说,此线路刚开行不久,靠通天峡景区门票补贴维持。
道路顺畅,一路高山峡谷,穿隧道过高架,顺利抵达平顺县。司机稍事休息再出发,穿过13公里长的虹梯关特长隧道,顺高架从通天峡上方掠过,下高速后一脚油门开进虹霓村。
来得早,游客不多。举目四顾,群山环抱,一潭碧波静卧于山间,林中不失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晨午的阳光温暖柔和,水边树枝在微风中摇弋。上游浅滩处有玩童戏水,村头凉亭下有人出摊售卖当地土特产,几位老人在树下闲聊。与山外纷乱的城市相比,这里这可称得上世外桃源的生活。
河水悄无声息地静静流淌,顺河而下步出百余米,可见对面绝壁之上蹲坐一小山村。原本平静的水面在此处突然失去依托猛然下坠,从30多米高的绝壁之上飞流直下,在深谷中溅起一片水雾并发出阵阵轰鸣。河水的静动转换来得突然,画面陡然变得激烈、惊险、动人心魄。
脚下的瀑布人称虹霓瀑布,对岸绝壁上的村庄自然就是虹霓村了。这座名不见经传且仅有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因山水相拥且地势险要,一直是驴友眼中的小众景点,冠以悬崖上的古村落。近年来经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爆炒,虹霓村终入旅行社的法眼,游客逐渐多了起来。
村外崖壁上专为访客修建了观景平台,即能观赏虹霓瀑布又可品味虹霓村。平台下方的悬崖上有辟出的步道至谷底,因过于陡峭,部分台阶需靠铁链辅助上下。崖壁上空间有限,不少路段仅容一人通过。
随着旅行社大巴的到来,山谷里热闹起来,游客基本直奔跌落的虹霓瀑布而来。我们抢先下到谷底,返回时因人多,每个狭窄处都需要排队等候。
谷底仰望瀑布又是另一番情景,虽还未到水源丰沛的季节,但垂挂在悬崖白练依然气势非凡。弥漫在峡谷中的水汽打湿了头发,顾不得脚下的细流,不断向瀑布靠近、再靠近。最终期盼的峡谷彩虹没有出现,但虹霓瀑布的景象没有让人失望。
抬头仰望,三面悬崖连成“U”形深谷,跌落的水流砸在绝壁凸起的石头上,水花横飞。崖下一潭碧绿池水,承接从天而降的天河。狂怒的水流强劲拍打水面,低声咆哮。入水后瞬间驯服地四散开来。漫出池边的水汇入沟底,蜿蜒曲折地流向虹霓峡深处。
静静地在谷底不知坐了多久,才回到虹霓村去看石砌的老房子。
村头老槐树仍在,老房子多已翻新,遍寻不见踪迹。靠近瀑布处竖立着网上蹿红的虹霓居的招牌。
因要赶去通天峡,没去西海慧院叩拜明慧大师的灵塔。旅行总难圆满,缺憾也是旅途中的一种美,一种让人惦念且无法忘怀的情愫。
Tips:
1.
2.
3.
4.
· 通天峡
太行山大峡谷地处晋豫交界,长治壶关县境内拥有八泉峡、红豆峡、青龙峡,平顺县境内则有通天峡、虹霓峡,其中八泉峡名气最大,人也最多。两县用补贴公交运输的方法争夺游客,通天峡因人少且与虹霓村在一条线上,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
离开虹霓村,没有约到车,村民好像也不屑于揽活,无奈只能步行。两地相距4公里,徒步需1小时。天阴了几天,偏偏今日艳阳高照。最终在一山间度假酒店成功说服老板,收费送我们通天峡景区。
通天峡位于太行南端,横跨晋豫两省交界处,峡谷长26公里,深1400米。其间隆起的座座山梁、腾出的道道沟壑,对中原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被誉为“北雄风光最胜处”。
山之韵在水,太行缺水,而通天峡却号称北方小九寨。当然,这种民间“号称”不可当真,但步入景区约300米还是被碧绿潭水惊艳到。汇集了峡谷中天然矿泉水的通天湖绿得沁人心扉,如玉般的湖面在日光照耀下,呈现出深浅不同蓝绿色。
湖水尽头,目光与一面绝壁迎头相撞,猜想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华夏第一屏——石屏山。光滑笔直的石壁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风,将通天峡的所有秘密挡在身后。
通天湖中有座树丛茂密的小岛名曰“猕猴寨”,不大的地盘上居然生活着上百只猴子。午后的猕猴们悠然自得,全不理睬身边游客。岛上有定时演出,几只被铁链拴颈的猴子看上去格外老实,估计是演员吧。
游览路线顺溪设置,横跨水面的两座小桥平添一股幽静。沿峡谷栈道前行,两侧青山遮天蔽日般直压头顶,遮住骄阳的谷底清爽了不少。曲径通幽,疑似绝壁当道时,转眼峰回路转,石猴望日、神指峰利刃般孤悬于峰峦间。
三叠瀑、戏水广场、水帘洞、嬉水潭相伴而行。三叠瀑的水从两山之间低凹处逐层宣泄而下,算是一波三折吧。戏水广场的水在跳岩间缓缓流淌,是孩子们嬉戏玩水的好地方。水帘洞隐藏在偏离主道的山崖下,一帘幽梦静谧无人。
览步道离开谷底开始爬升,钻过岩壁上凿出的壁挂小径,迎面激流涌动,水花四溅,水流在石缝间跳跃、跌落。溯流而上竟然是一潭平静的池水,碧绿中静卧一龟形巨石,此即神龟湖。明明是山石滚落,却编出一段美丽传说。
绕过湖水继续上行,穿过月亮谷抵达藏牛洞。一道水幕横在眼前,细密的水帘漫过坝体顺势滑下,通天瀑竟是一处人造景观。坝体后面湖水平静,游船静卧等待游客乘船游玩。
与码头相连的通天洞也是人工凿筑,穿过长长的通天洞,前方有缆车送游客至山顶玻璃栈道。之后,原路返回。
看山玩水本是峡谷风光特色,但通天峡最好的旅游季却在冬季,宣传片中成片的冰挂极具诱惑力!
Tips:
1.
2.
3. 返程车下午三点半从停车场发车,约十多分钟后在虹霓村口接客。来时车票在长治客运中心窗口购买,返程时直接向司机购票。
· 观音堂
长治市内有座保存完好的乡村小庙,地址在梁家庄村西,乘公交车可达。当我们按着导航信息摸过去时,竟走入一片新建居民小区。随着城市发展,乡村小庙已陷于包围之中。显得分外矮小、违和。
小庙大门紧闭,一阵叩门之后,身穿保安制服的工作人员打着哈欠推开厚重的木门。不好意思打扰了,赶上午休时间。
庙宇规模很小,是个坐东朝西的二进院,名曰观音堂。小庙创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总占地面积7400平米,现仅留存古建600平米,包括前院的天王殿、南北配殿,后院的观音殿、钟鼓楼。院外另有一荒漠的园林和一座瘟神阁。
俗话说,庙小神灵大。山西最著名的悬塑三绝,观音堂便是其一。顾不得留意其它,进门直奔后院的观音殿。
院中一棵古树,正殿面宽三间、深两间,殿顶铺盖黄绿两色琉璃瓦,匾额“观音殿”三字颜色尽褪。
急步跨过门槛,昏暗中眼睛一时难以适应。随后是极度的失望,铁网!不是双林寺那种高高的铁栅栏,而是密致的细网。
主殿禁止拍照,细细的铁网阻隔了游客的镜头和目光,根本也无法拍照。保安解释为防鸟,似也不无道理,但这密度更像是为了防镜头。联想到壶口山西侧在景区竖立挡板的传闻,只能说山西旅游主管部门的格局太小了。
定睛再看,不由感叹:太棒了!
面宽三间、深两间的观音殿空间局促,工匠们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在三面墙壁、屋顶梁架、门窗上方分层塑造了约五百尊描金彩绘的泥胎彩塑、悬塑,密度更胜于双林寺,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此地仿佛天国仙界各路神仙大聚会。佛教的佛陀、菩萨、罗汉济济一堂,儒家的圣哲、贤士如约而至,道家的仙官、真人亦未缺席。有的端坐神坛普渡众生,有的翻上云端俯瞰世间,有妩媚飘逸的仙姑,更有打盹酣睡的罗汉。
观音殿除设计之精巧,手法之精湛,令人叹服外,三教共融的理念也颇吸引人。最有代表性的是房顶横梁正中,释迦牟尼居中结咖趺坐“说法”,老子道长装束“论经讲道”,孔子儒生打扮“讲学”,表现手法十分生动。
主佛坛背壁上有佛家善财童子拜师求教,孔子的七十二弟子立于北壁,南壁上则有道教的玉皇、西王母以及八仙拜寿和唐王接经。据说还有人从中发现过齐天大圣,真真的仙界三教九流大聚会。难怪管理员说“这里什么神仙都有,想拜哪个拜哪个”。
话虽如此,但从整体布局看,佛教仍居正位,统领三教。
观音堂现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照片则是网上扒来借用的。
· 长治印象
从晋中平遥到晋东南长治也就200公里,吃住行却变化明显。城隍庙和八一广场联手为新旧城居民提供各类美食,食材不再单纯是碗托、饸络、面条,西餐和各地菜肴供市民大嘴吃八方。
修缮一新的城隍庙虽依然以山西餐馆为主,但多了南方的粥铺和北京餐馆。当地美食长子猪头肉、长子炒饼的分量着实吓了我们一跳,猪头肉杠尖儿一大盘,薄片拌汁吃到撑也才下去一半。
八一广场的就餐环境好了许多,意式披萨、韩国石锅拌饭、广东粥品、西式点心,让人食欲大增。本非吃货,实在是一路山西面食吃得倒胃口。
回归正题,长治古称上党、潞州、潞安府,历史可上溯到殷商时的黎国。春秋战国时,一会儿属晋,一会儿归赵。直至秦统一六国,分天下为36郡,长治属上党郡。但到隋代,上党则单指长治。之后,天下纷争,长治的隶属几经更替,留存在世的仅剩一座上党门。
上党门是上党郡属的大门,建于隋,盛于唐,毁于金,重建于明。大门坐北朝南,位于高高的石阶之上,威严挺拔。两侧青砖砌筑城垛,上筑阁楼,分别为钟楼“风驰”和鼓楼“云动”。两楼台基高峙,遥相映衬。
前观上党门似座城门,待跨过门洞直视后街,还真只是个门,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