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古城,现址甘肃景泰县寺滩乡,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兰州参将就驻扎在这个城堡内。城墙上有炮台12座、城楼4座,城下有瓮城、护城河,城南北两侧分别指向兰州和长城方向建有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如此完备的设计,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
古城由于鸟瞰形如金龟,故又称“永泰龟城”。古城城围周长1.7公里,高12米,外形是一大椭圆,城周有护城河。古城四面有4个瓮城,保存尚好,只是瓮城上的建筑已不存在了。
永泰城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城门向南开,外筑甬门,外门叫“永宁门”,内门叫“永泰门”,门稍偏西,形似龟头。四面筑有瓮城形似龟爪。城北有5座烽火台渐次远去,形似龟尾。城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约1至2.5米。
永泰古城在上世纪50年代村里还有30多个姓,1300多人,那时城外的草原和树木还相当繁茂,不似现在荒滩戈壁的面貌。
永泰古城周围近几十年来生态恶化严重,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不断恶化的环境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
后来政府将黄河水用水渠引到了离古城10公里的地方,并鼓励古城的人们搬迁到水渠边的移民点居住,几年间许多人陆续搬走,到2013年9月锐减到100多人。现在已是十室九空。
我们到永泰古城,主要是拍摄傍晚时分牧民赶着羊群入城和出城的景象。
由于司机(这是一位牢骚满腹的司机)在行驶中途无故停留了半个小时,原因是我们不参加额外增加的自费项目(这是要影响规定景点的游览),心里不开心,导致我们到的太晚,赶羊的牧民很着急,主要是影响了我们的拍摄,牧民赶羊需要表演3次,第三次已经没有太阳了。在司机面前,我们是绝对的弱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