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鼓楼

西安钟、鼓楼是西安标志性建筑物,位于西安市中心,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华清池游览结束后是我们自由活动时间,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钟、鼓楼广场,游览了久负盛名的西安钟、鼓楼。晚饭后继续欣赏钟、鼓楼的夜景。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自地面至宝顶通高36米,面积1377.64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我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钟楼里现有的景云钟是仿制的,原有的景云钟已迁址到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鼓楼的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券洞门。鼓楼呈长方形,分上下两层,基座宽38米,长52.6米,高7.7米,通体用青砖砌成。南北正中辟有券洞,供人车出入,高、宽均为6米。鼓楼主体建筑位于基座中心,结构为重檐、三滴水式。第一层楼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上覆盖绿琉璃瓦,属于重檐、歇山项式。上下两层面阔各为7间,进深均为3间,四周环有走廊。外檐和平座均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层次更为分明。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



钟楼夜景


鼓楼夜景





更多照片见相册 《西安钟、鼓楼》 (共43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