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部,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宫,依山就势,逐层升高,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因仿拉萨布达拉宫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
普陀宗乘之庙布局分三个部分: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台、僧房等;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及周围其他建筑,大小建筑约60处,殿堂楼宇,星罗棋布,依山面水,巧于利用地势和景物衬托,布局灵活,又不失庄严肃穆。
庙依山建造,坐北朝南,山门内是碑阁,北是五塔门,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白台上自西向东并立五座塔,分别为红、绿、黄、白、黑五色,每座塔上的颜色和塔身饰物代表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中部有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形制的汉式琉璃坊。此牌坊不仅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等级的界限。当年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寺庙礼佛的。最后为雄伟高大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的正面,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整个建筑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宗教森严肃穆的气氛,是宗教建筑上的瑰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