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事(十三)中学时的野营拉练

(2021-07-20 22:00: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旧事回味

每当汽车从浙江驶回,看着高速公路旁“枫泾”“石湖荡”这些熟悉的地名时,脑海里总会想起中学野营拉练的情形,那是那个年代特有、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段经历。

20世纪70年代初,中苏珍宝岛、铁列克提武装冲突后,国内备战备荒气氛浓烈。解放军沈阳军区某部在零下30度严寒下进行野营拉练试点,走戈壁、趟冰河、吃冰雪,伟人看了训练简报后批示“这样训练好”。并在19701124日再次批示“大、中、小学(高年级)学生是否利用寒假也可以实行野营训练一个月,工厂是否可以抽少数工人进行野营拉练”。于是,各地纷纷成立“野营拉练指挥部”,揭开了全国亿万民众野营拉练的序幕。各行各业组成野营拉练队伍,手举红旗,肩扛背包,组成浩浩荡荡的拉练大军,奔赴祖国的角角落落。

我们在中学期间野营拉练两次。第一次是1971423日至56日,行程是闵行中学到松江华阳桥(17.8公里),华阳桥到金山松隐(17.2公里),松隐到金山朱泾(10公里),朱泾到金山枫泾(16.8公里),枫泾到松江石湖荡(21公里),石湖荡到松江城北(22公里),城北到松江泗泾(21公里),泗泾到上海县莘庄(13公里),莘庄到闵行中学(14公里),历时13天,全程152.8公里。第二次是197233日到322日,行程是闵行中学到奉贤庄行(14公里),庄行到金山张埝(22.4公里),张埝到金山咀(15公里),金山咀到奉贤柘林(20公里),柘林到奉贤塘外(16公里),塘外到奉贤齐贤(16公里),齐贤到上海县杜行(15公里),杜行到闵行中学(11公里),历时18天,全程129公里。

“走”是拉练的重头戏。想着只有1415岁的孩子太稚嫩,两次拉练都与汽轮机厂的青年工人一起混合组队,仿照部队编制,一个年级为一个营,一个班级加1015个工人为一个连,营长、教导员、连长、排长都是工人和学生双首长制。毕竟都是从未吃过苦的城市娃,每人要背着用绿色背包带打得方方正正的被子,还要背水壶、书包,每天按行军速度,走上十几到20多公里,开始时还有说有笑、高声唱歌,偶尔还来个“抢夺米市渡”之类的急行军,但随着疲劳加剧和百步无轻担的劳累,行军速度常常到下午就明显减慢。不少同学由于鞋子不合脚,脚上打满血泡,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痛,休息时忙着用针穿泡疗伤。第二次拉练,有经验的我们都知道要穿合脚的旧鞋,要穿较厚的棉袜或线袜,腈纶和尼龙的“卡普隆”袜子是万万不行的,如此才使挤脚起泡之痛大大减少。

“住”是拉练的重要一环。那时全国各地都有野营拉练指挥部统一的住宿地。说是野营,还真没真正的住过露天或帐篷、偶尔是农民家的闲置空房,大多是住教室、仓库、甚至是过去的猪圈、牛棚改造而成的住宿。没有床是肯定的,地上有个垫子是比较好的,大多是下面稻草,上面有个帆布垫,有几次我们就直接睡在稻草上,用自己的被子半盖半垫。几乎都是十几个人的大通铺,能67个人的算“包间”了。遇到雨天地泞草潮屋漏雨那就可想而知了。好在那时年轻,没有失眠之类毛病,拉练又搞得人人精疲力尽,把脱下的衣服枕在脑后当枕头,在满屋的汗味、跑鞋和脚臭味中倒头都能呼呼入睡。

拉练中的“吃”,考验的是各连炊事班的能力。炊事班的炊具我记得是有一辆三轮板车拖载的,但炊事班的人都要全程随队拉练的。到了宿营地,他们马上埋锅烧板。在那个物资匮乏、很少上饭店下馆子的年代,十几岁的孩子能到点端着饭碗打饭吃,每顿有荤有素,天天菜谱还不一样,不知其它同学记忆中的拉练伙食印象如何?我还是每天很期盼那个拿着一个像足球大小的搪瓷碗和一个汤碗排队打饭的时刻。菜是限量的,一人一份;饭管饱,汤可添。最难忘的是齐贤联欢会前的晚饭是吃馄饨,每人一大碗是保证的,后面就先添者有,后添者罄了。这时我那统筹法的小聪明就“显灵”了:当同学们每人一大碗盛得满满时,我只盛了大半碗馄饨,然后我狼吞虎咽地把那大半碗馄饨吃完,当我再盛满满一大碗馄饨慢慢品用时,其它同学大多已没有再盛第二碗的口福了。少年时的的小聪明尽管现在看来有些不体面,但野营拉练中的那一碗半的馄饨一直记忆在脑中。

在那“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年代,野营拉练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行军途中,时而急行军,时而防空袭;通信兵不断地穿梭在队伍中传达各种命令,宣传队在路边打着快板、喊着口号……。到了宿营地,如果第二天不走,那就安排许多寓教于拉练的活动:讲用、忆苦思甜报告、初评、终评,金山咀参观日军登陆后的“万人坑”,柘林的军事游戏、齐贤的文艺汇演……

那个年代特有的野营拉练,已经过去50年了。就像大串联、插队落户等一样,没有人期望再来一次,甚至感觉有些荒唐,但毕竟是历史曾经有过的瞬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