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廊桥之乡追寻遗世旧梦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随感 |
好友是个“桥痴”,中外古今的桥梁,从建筑风格、历史沧桑到人文故事都是他鉴赏品味的眷注。他在大作《桥上桥下》收官之际,突然奔袭温州泰顺,回来赞不绝口。于是,在他的蛊惑下,我在温州雁荡山游玩后,怀着并不很大期望的心态,来到泰顺,亲眼看看好友美照上已多次呈现、在河道上上已屹立几百年的那几座廊桥。但看后心灵的一扇追求原始古朴的怀旧之窗被打开,原本此次温州之游不想举笔的我夜不能寐,青灯黄卷,尽情倾诉对泰顺那种宁静、古老、温婉的美的由衷赞叹。
泰顺,是浙江最南端的边陲小城,南与福建为邻。泰顺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县名寓于“国泰民安,人心归顺”。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这个群峦起伏的“世外桃源”,于是创造了如廊桥、石头城等山区田园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古桥,当地人称为“蜈蚣桥”,也称“虹桥”、“风水桥”,1996年《中国摄影报》头条以“浙南廊桥有遗篇”图文报道,此后以“廊桥之乡”闻名。泰顺保留有宋朝到明清遗存的古桥80多座,其中15座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文化遗产目录。正是这些廊桥、古民居筑就的遗世旧梦,构建了被誉为中国最纯净的一道美丽风景。
进入泗溪镇廊桥文化区,即来到泰顺廊桥之最的北涧桥。那是一座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三年的叠梁式木拱廊桥。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古韵悠长的小径慢慢走去,那宫殿式重檐的古桥,精致古朴;斑驳的桥屋似乎雕刻着岁月时光;桥头矗立的两颗参天古树,在这百年沧桑里陪伴着北涧桥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也留下许多凄美故事;古树下的溪流里,红色的锦鲤鱼欢快的游弋;溪流上一条长长的石墩碇步,在风风雨雨中见证着岁月变迁和潮起潮落……。我将无人机放飞,只见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灰瓦红墙的桥屋,屋檐上的脊兽在参天古树摇曳的树叶中若隐若现;桥下二水交汇,溪水潺潺中不时出现游鱼的身影,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清晨的北涧桥,薄雾弥漫、影影绰绰,廊桥和溪水变得柔和而怡人,我慢慢地从背面走近,把那抹晨曦留下。
沿溪往东,即见北涧桥的姊妹桥──溪东桥,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师徒桥”。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传说是建北涧桥工匠的师傅所建。溪东桥有15间桥屋,其中央三间是宫殿式主楼,构造工艺精制古朴,使廊桥显得秀丽堂皇。特意在清晨再次赶到溪东桥,当晨光东照,顺光放飞才能让其悠悠沧桑却风韵犹存的魅力展现:在远山雾绕的衬映下,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虚绕,颇有吞云吐雾之势。
来到文兴桥畔。廊桥横跨玉溪,旁边一片稻田,空无一人。远山和不远处的一座路桥默默相伴。桥边台阶上的青苔和斑驳的桥屋内的蛛网,似乎在诉说被荒废的寂寥。但清澈的玉溪上,成群的鸭子,伴随着虫鸣蛙叫,给古朴的老桥增添了生命的元素,让人感叹时光的轮回。而无人机独特的角度,更将古廊桥的那种灵动演绎。
黄昏时分,来到泰顺闻名的仕水碇步。其修建于清嘉年间,架设于仕阳镇溪东平坦宽阔的河面上。全长144米,共233个石桥墩,分高低两级,高的用白色花岗岩,低的用青石,“石取其坚,计永年也;色取其白,昭利涉也”。在一片芦花的衬托下,碧水上的碇步像一幅水墨画,在古村溪边缓缓伸向远方,一步一个石墩缓缓行走的人,在画中徜徉。
在泰顺的蓝天白云下,我用无人机和照相机,静静地聆听廊桥和光影的对话。每一个廊桥都有一段曾经的辉煌和沧桑的悲凉,似乎都在昭示永恒的新生和消亡。
按好友推荐,住进民宿“月笼溪沙”。那是一个两幢日式唐风小楼的小院,只有十间客房。位于溪边的这个民宿,把南北宋时期林家十八学士的下花园的灵性与唐风建筑融合。从屋外的泳池、庭中的怪石绿树、方正的鱼池到室内的地暖隔音、玻璃采光,现代高级民宿的每一个角落就像打开了一本美学的教程。这里的每个客房的名字也富有诗意:缥缈、牧云、醉月、闲庭、逸宿、竹意、檐雨、隐栖、荷趣、鱼跃。身处如此充满野趣的民宿,和着屋外的溪水潺潺和虫鸣蛙叫入睡,在云雾缥缈、泥香草润中醒来,似乎回到儿时外婆家的旧梦中。
泰顺人追求世外桃源、遗世旧梦的返璞生活,最经典的就是月笼溪沙主人王掌柜夫妇。初见王掌柜,络腮蓄须,浓眉下的大眼微微眯起,脸上的笑容满满的坦诚和满足,让人联想起深山修道人的藏而不露。月下灯前、席间酒后,王掌柜解甲归田的心路让我心动:作为村里第一批万元户家的公子,年轻时即随父外出打拼,从温州到南京,尝试过奔波的辛劳,体验过房地产的暴富,也领略过市场的残酷和无情。本可以即使不算富二代,也可轻松享受拆二代的清闲,但在泰顺高中就青梅竹马的夫妇,一番斟酌,终于想明白人生追求究竟要什么?他们毅然回乡,贷款数百万,办起了自己心仪的唐风高级民宿。在这里,他们与西方许多B & B的民宿主人一样,渴望着与每一个客人闲聊,从三条桥的古老、仙居桥的前世今生到毓文桥的遗世精致……,泰顺的一切他都可以娓娓道来。他在民宿里支起一张桌球台,总希望有人与他打几盘。白天客人去游玩,他与夫人泡茶对饮,按自己的喜欢打理庭院和民宿,过上了向往的安逸慢生活。月笼溪沙的王掌柜,让我联想起东川红土地的唐定国、歙县石潭村的吴朱康,都是带着理想返乡成就一番事业者,只是王掌柜夫妇的追求更加潇洒、精致、令人神往。
最后,我们走进泰顺的古村落。古朴自然的徐岙底,村口的参天古樟,树边的古庙祠堂,土垒的古屋街巷纵横,在鹅卵石路两边错落有致的分布。从无人机上俯瞰,可以体会那种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的陶渊明笔下的意境。
库村更是一个让人迷失在石砌中的旧梦:那朴实宁静的石头城,让你慢慢用光去追逐那摩挲的历史和沧桑的痕迹;会把时光忘记,只顾顺着脚下的石头路蜿蜒而上。
古村落里,到处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诗象。古村落的人们,过着平淡而安逸的生活,在静谧的廊桥边坐坐,听风起潮落。无须很多言语,这里的印迹会诉说那过往的岁月。
泰顺之行,或许只是我在乡野闲暇时做了一个旧梦。但那种踩溪中碇步,逛廊桥古屋,看炊烟袅袅,伴月生日落,晨曦庭中抚露水,夕阳溪边饮清茶的山野岁月,真的会唤醒人们一种返璞归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