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悠闲游

标签:
旅游 |
前言
今年在完成加拿大18天和南非肯尼亚12天两次出国旅游以后,像去年的清迈之游一样,我需要找一个近邻的悠闲旅游地。于是,日本的北海道这个心念已久的地方跃入我的脑海。职场期间,我只在2002年出访过一次大阪和京都,对这个东亚近邻的印象已十分模糊。北海道,许多日本电影和小说都曾展示它的魅力:四季分明,最晚的樱花、最早的红叶、夏季的花卉、冬季的皑雪;还有那北海道特有的美食:海鲜、拉面、甜品……,悠闲的旅游胜地和了解日本国情,是我选择北海道作为悠闲游目的地的理由。
萧条和银龄现象
8月30日中午,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的MU279航班准时降落札幌千岁机场。走进北海道的出入境大厅,空旷的大厅中游客并不很多,约有十几个穿着统一马甲的工作人员引导排队,告知填表。这些穿马甲的工作人员与穿制服的边境官不同,年龄几乎都在60岁到70岁左右,一头银发。我原本以为是志愿者,后来了解到与西方“乐龄族”一样,银龄工薪族已成为日本就业的一个普遍现象。
驶上去登别的高速公路,这是北海道仅有的一条南北向的高速公路,四车道,设施十分陈旧。整个北海道,稀有高楼和现代建筑,说是因为地震灾害考虑,但当我们到了札幌看到高楼,联想在北海道看到的市场萧条,可以体会上世纪末的日美贸易战后,日本经济的萧条一直没有真正的复苏。退休人员工资占在职收入之比,从80%逐渐下降到65%,目前正在动议下降到60%;而退休年龄则从60岁逐渐延后到70岁。
刻意的关注,发现民宿、酒店、商场等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是50-70岁的“银龄工”,甚至路边草卉修剪、交通维护也常有“银龄工”的身影。在感叹日本老人辛苦的同时,也体会“银龄工”使日本服务业给人一种特有的温馨、友善、周到的感觉。但众多像我们这样的中国银龄游客到了日本接受同龄人的职业服务,似乎有点情以何堪?
旷野与精致
日本列岛是沿着东北向西南延伸的,被形象为一条静卧于日本海的龙,而北海道就是位于东北向的龙头。被誉为“日本大农村”的北海道,旷野之美处处呈现:白云缭绕的羊蹄山,让人体会“北海道富士山”的名符其实;从日本海到太平洋,北海道四周的海景,那份湛蓝与郁绿,那蔚蓝天空中的白色卷云,将那海岛王国的旷野之美映入游客的脑海与荧屏中。
与北海道自然风光的旷野相反,日本北海道的许多建筑都是十分精致而简朴的。北海道的建筑几乎都是二层和三层的轻质材料的平层,很少有高楼和带有地下室的建筑。但从街道到室内,那种整洁、有序、精美确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修缮得异常整洁的绿化、拥有婴儿室、便洁宝、残疾人专用设备的公共厕所,能让人感受那种精致的无处不在。
在函馆山上观夜景,对北海道的旷野之美有另一番感受:乘缆车到函馆山上,一眼望去,山下的函馆市如像一把扇子,向下延伸,城市建筑及街道的灯光闪烁璀璨,港口汽艇上的油灯与漆黑的海编织成一幅美丽的夜景。但将它与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并誉为“世界三大夜景”,我联想起上海外滩、纽约百老汇广场、拉斯维加斯,不敢苟同如此美誉,只能说函馆的夜景多了一份旷野之美。
温泉文化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在经受自然灾害折磨的同时,频繁的地壳运动造成日本星罗棋布的温泉。从海上小岛到山中秘境,走过千年历史的日本温泉,形成其特有的温泉文化。对日本人来说,泡温泉是一种享受,也是其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日本北海道的6天中,我几乎每日两次泡温泉,把日本的温泉文化尽情享受。
从札幌的千岁机场落地,直奔北海道的温泉之乡登别,那是北海道最大的温泉。地狱谷那寸草不生的火山地貌,地上冒着白烟,空中弥漫着浓烈的硫磺味。那是火山喷发后熔岩形成的诡异谷地,灰白和褐色的岩层上地热不断涌出,把地表染成猩红色,带着几分自然的狰狞,让我联想起美国黄石公园的死亡之谷,也明白其造成的“大汤沼”之类的温泉,是北海道温泉的源泉。
在日本北海道的6天,无论是民宿还是酒店,衣柜里独有专门供你泡温泉的浴衣,和服长袍式或宽大马褂式,男女或同款不同色、或同款同色不同号。穿上浴衣后来到专门的温泉浴室,往往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都有室外和室内两套温泉浴池。我喜欢去室外温泉浴池,较为透气,又能看见室外风景,联想如果在大雪纷飞的冬天,泡在45度热气缭绕的温泉里看雪花乱舞、那种浪漫之余的纯净之感。室内温泉浴池大多小而古雅,多有庭院式玻璃木格门,灯光隐隐,热腾的室温中有一种让人宁静的质感。
日本人喜欢泡温泉,而且似乎是一种净化身心的朝圣。男女浴室分开,通常不着片缕。入池前一定要冲洗干净,没人会跃入温泉池子溅起水花,也很少有人大声喧哗。不允许在温泉池里搓毛巾,毛巾只能放在池边或者顶在头上,拧毛巾的水也不能掉进池子。热气腾腾的温泉池子里只有影子的移动和淡淡的硫磺味让人细细的品味。可以看见中年的儿子在给已经年迈的父亲默默地搓背,可以看见一头银发的耄耋在浴池中闭目静坐……,而浴客们脸上的满足和柔和,可以体会温泉文化给他们带来的舒缓和惬意。
民宿和日料
北海道之行的前2天,分别宿于登别的花钟亭和函馆的一乃松,都是北海道的高级民宿。民宿前的红枫绿树,那日式庭院,已经让人惊讶不已。进入屋内就要脱鞋,才能走上整洁的竹席铺满的大堂。大堂内布置得简朴雅致:隔着日式木格窗栅栏,窗外的日式庭院郁郁葱葱,在绵绵的细雨中令人缠绵;大堂中的日式煎茶、日式点心、咖啡和果汁,都是免费提供,可以随意享用。
北海道民宿的住所十分拘紧。约十平方米的房间中,榻榻米的地板上放着一个日式矮桌,旁边有4个席地而坐的靠背椅。我们正在奇怪屋内没有床时,民宿的“服务生奶奶”告诉我们,在晚饭后会来帮我们把矮桌撤走,铺上榻榻米寝具。卫生间真的只有一平方米空间,洗浴都在一楼的公共温泉中。但日式民宿的精致和整洁还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温馨印象。
北海道的民宿中晚餐和早餐都是送到房间里来的,早上预约了你的就餐时间,准时的“银发服务生”会把寝具收起,矮桌再放上。就餐前一整套的日本料理把你的小桌放得满满的,从刺身到天妇罗、从味增汤到寿喜锅、札幌的帝王蟹、北海道毛蟹和松叶蟹、鱼、虾、肉、面,还有我最喜欢的梅子酒……。各种各样的小蝶、料理,令人眼花缭乱。一餐可有十几种菜品,每种菜都是一筷子的量,很对我们这些老年游客的胃口。但每次最后还是不知不觉地吃撑了。日本料理的的特点是食材新鲜,黑白赤黄青五色分明,切煮烤煎炸五种基本烹饪法,做出清淡的原味料理。尽管并不习惯,但不像西餐那样让我不能忍受连续几顿,往往吵着要吃中餐,在北海道连续几天的日本料理,仍能让我以尝鲜的心态享受一番。
田野风光
9月的北海道,虽然错过了成片的薰衣草,但夏季的玫瑰、百合、向日葵等各种花卉组成的五彩拼布,粉红色、红色、白色相互辉映,将平素的草地装扮得异常绚丽。
富良野的农庄,各色鲜花交织成的缤纷彩带,如波浪般伸向远方,与那天边的蓝天、白云、花海边的日式小木屋在天际线融合,还有那在田野上撑着彩伞、戴着草帽屹立的长裙少女们,有一种特别的美感。
北海道文化
北海道的历史很短,而道南的函馆几乎是北海道历史的缩影。幕府末期建成的五菱星状的五棱郭,将日本开发北海道“箱馆奉行所”的前世今生演绎得清清楚楚,也对北海道文化中的阴阳之道、驱魔之气等人文历史有感观体验。
函馆山麓间的天主教堂、俄罗斯东正教堂等异国风情建筑,在函馆海边的仓库群,将北海道对外开放的历程留下了历史印迹。
小樽是许多人到北海道找寻文艺浪漫之地。到处让人联想起《情书》、川端康成、岩井俊二、树上春树……。琳琅满目的琉璃制品、八音盒、北菓楼的泡芙和车轮蛋糕、六花亭的夹心巧克力和朗姆酒饼、LeTao蛋糕的诱人味道……。漫步在小樽,就是跟着那些熟悉的日本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思绪,遐想着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与秋天满目的红叶,去追寻那份浪漫而又充满童话的感觉。
夜幕下的小樽运河,昏黄的灯光下那彩色的墙体、铁门与彩色的屋顶、那些幻想着日剧中的男女主角坐着享受白色浪漫的少男少女……。那悠悠的流水声,把小樽的文艺味弥漫在夜空中。
札幌的北海道神宫,在参天的古树中有几分令人肃穆的威仪,而来到这里的日本人的神态和礼服,更把这种不凡的气氛烘托得格外神圣。
大通公园旁的钟楼、红砖绿瓦巴洛克风格的旧道厅,都是北海道历史文化的见证。在悠闲的旅游中,随意的漫步其中,比匆匆的打卡般的到此一游要随意从容很多。
6天的北海道悠闲游,我似乎又重现了一次去年冬季在泰国清迈的随意、舒怡、慢节奏的放纵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