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随感 |
40年同窗跨过太平洋的欢聚
(2019年6月9日从上海到温哥华宿HiltonHonors酒店)
舷窗外,温哥华的海岸线山上的冰峰和缭绕的白云已清晰可见。经过10个多小时的航程,东航MU581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横跨太平洋,将降落温哥华国际机场,这次我们大学小组同窗温哥华相聚的一波数折历历在我脑中浮现:
高考1977那段刻骨铭心的“龙门之跃”,铸就了我们40多年的同窗之缘。20周年的母校之约、30周年的鼓浪屿之聚、35周年的中科院之醉……,1978年的那次相遇,成就了我们上医77(4)同学们人生一段最清纯、美好、难忘的回忆。就在2017年35周年上海之聚时,我们三组同学相约2年后携伴侣在温哥华再聚。在早在温哥华成就一番事业的ZT同学的精心筹划下,去年11月就预订了从温哥华上船到美国阿拉斯加的游轮,6位同学、三对夫妇欣然参加,当即预付了定金,并在12月就启动美国和加拿大签证。美国签证的繁琐和波折,尤其我被美国移民局行政审查耽搁一个月,拿到签证已是3月中旬,而游轮要求3月15日全额付款,不承诺因签证原因退款,而此时大多中国同学的加拿大签证刚刚启动。于是决定退出阿拉斯加游轮之旅,改为温哥华落基山和加东湖瀑古城游。当4月底所有同学及其伴侣加拿大签证顺利通过,“三组2019加拿大游”群聊中的欢愉、期盼、激动之情天天爆满,像孩子期盼除夕过年、像新郎渴望花烛洞房……,我们期盼着跨过太平洋的同窗之聚。
与我10年前2009年6月9日来到温哥华一样,经过6个月冬季细雨的滋润,温哥华的植被依旧茂盛。但从机场出来路边的建筑与10年前相比更加灰旧,简朴的建筑和微微有些淡雾的空气,对走出国门再无上海那样都市繁荣已经习惯的我们,唯一欣慰是海岸山上依然残留冰雪的山顶上缭绕的白云和晚霞中云层后透出的那抹蔚蓝。
与我们夫妇同机来的有也从上海来的F君夫妇,他夫人G医生也是我们小组同学,我班大学恋爱结成真果的只有两对,很庆幸有一对在我们组。同机来的另一对是从西安来的L医生及其先生。我们三对夫妇被接到希尔顿酒店。曾经是我任职过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眼科医生、侨居温哥华30多年、已成为商界女杰的ZT,以及晚饭前赶到,从澳大利亚墨尔本赶来的T同学,6个同学,加上ZT的先生和女儿,我们10人在温哥华完成集结。尽管现代化的微信使我们从不陌生、早已十分熟悉,但相见依然大声欢呼、热情拥抱,尽情宣泄久违的欣喜;由于频繁见面,不再像20年前初次见面那样对容颜容貌和鬓霜顶谢等变化表示惊诧,但期待已久的相聚仍使大家迅速地沉浸在那份惊喜和重燃的同窗深情中。
花甲之年的同窗好友海外相聚,正可谓心依然是中国心,胃仍然是中国胃。去了温哥华的利苑海鲜酒家,巨大的皇帝蟹、石斑鱼、波士顿龙虾、炸乳鸽……满满一桌。把最好的红酒醒好、倒上,当我们一起举起酒杯时,不忘留下合影,向班级其它同学展示。晚间,“不容易,真开心!”、“羡慕、嫉妒,就不恨”等评语源源而来,更多的同学强调:无论在哪里,只要有同学,那圆台盛宴杯中酒的场面永远那个样!
花甲同窗的海外相聚,没有再问职场成就,亦已不聊少年绯闻,更多关注的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把那血糖高、血压高、肩颈痛、老花眼等无奈要接受的现实如何调理得更健康;无人炫耀、无人攀比,尽情分享的是子女的孝顺乖巧和含饴弄孙的乐趣……。聊着、笑着、喝着、吃着,其乐融融。
从昨天10点离家登机,到现在温哥华餐后就寝,整整28个小时。除了机上小酣3小时,一直沉浸在同窗相聚的激动中。41年后的跨太平洋海外之聚,肯定会留下许多珍贵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