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色的诺曼底到金色的多维尔
(2018年2月25日
经诺曼底到多维尔 宿Cures
Marines酒店)
越来越走近诺曼底,脑海中出现是美国大片《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和《最长的一天》。从小喜欢了解、研究战争的我,一直有个梦想,要去趟诺曼底,追寻当年那个伟大战争留下的印迹。

我们首先来到了圣美尔埃·格里斯小镇,在那里我们看见了熟悉的代表美国101空降师的山鹰徽章和伞兵像。1944年6月6日凌晨,正是101空降师在诺曼底深部的空投,揭开了诺曼底登陆的序幕。在这个小镇上,空降兵由于天气因素和那天恰好镇内有两幢房子着火,把空中的空降兵暴露在德军炮火攻击中,空降兵损失惨重。镇中小路尽头的教堂,抬头看去,一个白色的降落伞挂在教堂顶上,一个美国空降兵模型依旧挂在空中,那是装死复仇的约翰·斯蒂尔的真像模型,在这里已经挂了74年。我耳边似乎重新响起:“我们没有迷路,我们在诺曼底!”。


我们向犹太海滩进发的途中,首先看到的是温斯特少校的雕像,他是美国二战英雄,传奇部队101空降师E连的灵魂人物,也是电影《兄弟连》和电游BOB迷心目中睿智和勇气的象征。走进犹太海滩,可以理解因为此处较为平坦而当初这里的登陆相对顺利。这里放置的坦克、登陆艇都是诺曼底登陆胜利的象征。



诺曼底登陆真正的激战却在奥克要塞和奥哈马海滩。奥克角是诺曼底海岸上突出的一个尖角,当初德军名帅隆美尔在这里用6门大口径岸防炮和坚强工事组成要塞,顽强抵抗。美军第二骑兵师在这里前赴后继,用绳索和火箭射击固定钩子攀上峭崖。看着那一个个弹坑和炮台遗址,《最长的一天》所表述的焦虑又上心头。而奥哈马海滩则呈月牙形,虽然平坦,却是当初德军用85座机枪掩体杀伤的重地,在被称为“奥哈马海滩之兽”的塞弗罗为代表的德军的杀伤下,美军以损失3000多兵力的代价换取胜利。看着海滩上矗立的D-Day纪念碑前,一个耄耋老妇人迎风屹立,眼中噙满泪水,应该是对亲人的悼念。目睹这个场面,我有点动容,耳边响起的是美军第一步兵师的军训“没有不可完成的任务,没有不可承受的牺牲”,而心中想到的是近年世界各国随着民粹主义的崛起,是否会再次酿造许多惨剧和牺牲?


从诺曼底开车一个半小时,即来到被法国人誉为“北方的蒙特卡罗”的海滨休闲小城——多维尔。多维尔离巴黎仅二个小时的车程,是法国贵族的度假胜地。多维尔以奢华、精致、宁静,尤其法国许多高端赛事在此举行而闻名世界:赛马、马球、赛艇、世界桥牌节、、摇滚多维尔、音乐节、国际竖琴节……,尤其每年9月的美国电影节,多维尔似乎成了好莱坞的一个郊外近邻;而松本镇种马场的马圈、鞍具房、骑马场又是贵族们张扬奢侈和挥金如土的乐土。


如果说在圣马洛是看古城海潮,在圣米歇尔是看教堂,去诺曼底看的是二战遗迹,那么来到多维尔,看的就是海边的房子。多维尔依山傍海,宽阔平坦的海滩上,点缀着彩色阳伞和风帆冲浪板,更有许多摄影展的艺术气息弥漫其中。多维尔的建筑,保存着十分独特的诺曼底风格,一排排尖尖屋顶的别墅,木质骨架结构的宅邸呈对称的几何图案,绚丽多彩。其间修整得十分整齐的绿色草坪、成荫的树木,尽管已是初冬,仍有十分艳丽的花坛,尤其那河边漂亮的欧式建筑与林立的游艇桅杆,倒映水中,美丽而宁静。


走进多维尔的酒店,卧室中床头的艺术画,柔和的灯光;推窗可见海滩的景致;饭厅和走廊里是各国明星下榻酒店的照片。出门沿着共和国大街从比利时桥穿越小小的市区,所有街道都通向大海。而许多名品店,如LV、HERMES等,都精美得如童话世界,而且没有象巴黎那样每家奢侈品店门口的长队,名品店内的许多款色十分时尚、个性,而那份精巧和宁静已使你感觉与都市不一样的优雅和闲致。

告别多维尔,意味着我为期6天的法国深度游将结束。在尽情地享受对法国艺术、宗教、历史、人文的欣赏的同时,也体会花甲之年后出国旅游的疲惫:过去最多2天即能适应的时差,这次居然6天都没转过来,每天入睡2~3小时,即在凌晨一、二点醒来,后面是度时如年的数绵羊;面对海鲜、牛排、波尔多红酒等珍肴,一边吞着降血糖、降尿酸的药片,一边充满罪恶感的酌量而食。即使如此,那个中国胃依然不适应外国用油醋或色拉酱浇淋的生菜,心中念得最多的仍是上海泡饭和炒青菜。最要命是最后几天还出现体位性眩晕的症状,怀疑是否得了耳石症,咨询了原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同事,告之只是疲劳,或许回国休养数日即可痊愈……。但这一切,并没有使我萌生悔意,只是感觉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生理的不适与无奈会不随你的意志地必然变多,想着圣马洛偻着背走向浴池的耄耋老人,想着多维尔海边那一群古稀之年的徒步者,他们的自信和快乐,让我感受到应该抓紧职场退休后人生第四季的“青春”尾巴,要有更多的去看看精彩世界的“且行且珍惜”的紧迫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