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初秋美如画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随感 |
今年8月的青海湖茶卡盐湖之行,结识了在安徽工作的C君,尽管是忘年之交,却是一见如故。盛邀我秋天去皖南采风。
次日去徽州,尽管陪伴的C君和司机反复强调秋叶尚未红,我仍执拗地要去塔川一游。我虽曾来黄山三次、游徽州二次,但一直无缘游览被称为中国四大秋色之一的塔川。塔川很小,背倚高耸云端的黄山余脉,遥对碧波荡漾的奇墅湖,粉墙黛瓦的数十幢古屋,层层叠叠,象一座巨塔隐于山谷浓荫中而得塔川之名。我们行走在那古朴的村落中,遐想着那乌柏在霜降后由黄变红、村周七彩缤纷的迷人秋色,欢愉地享受着徽派粉墙黛瓦的田园风光。
傍晚时分,又来到每次都让我激动的宏村。一进村口,梦中多次愫绕的两池荷花塘又现眼前,站在窄窄的堤桥上,突然发现:初秋的树梢已有一抹浓浓的黄色,蓝天和黄叶倒映在水中,把天人融为一体,与远处的青山合为一幅写意的山水画。走进宏村,百年的砖瓦楼阁风雅依旧,夕阳下多添一份温暖;而村中的月沼,那一泓清水在夕阳下也抹上一层黄色,更显那似水流年的沧桑。那正是宏村作为徽州古城留给我们的美丽印象。
清晨6点,住在宏村的我早早起床。走在宏村的青石板上,那淡静的古村,那种似青草、似野花、似青苔的清新味道,让人心醉;村口南湖边,远山似墨写意,山色和白墙青瓦倒映湖中;湖畔的柳树,似娇媚的少女把身姿垂下不断向水面探望;堤上正有一个穿着白色婚纱的新娘在拍婚纱照,当那白色的婚纱被高高扬起时,倒影似微波在那早晨宁静的湖面泛起情波……。我吟着“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慢慢走近清晨的月沼。人们都说宏村是“牛”形布局:山为头、树为角、桥为腿、屋为身,而“牛肚”月沼也自然是宏村人的生活中心。晨曦中的月沼,碧水如镜,蓝天白云悠悠浮在水面;清晨的沼边,勤劳的宏村农妇已在浣纱洗帕;更有爱美女性趁着清晨,穿着旗袍,用那高跟鞋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的声响,在古老的粉墙前留下倩影。
宏村最美丽的风景是在那百年山水建筑中游走的人。宏村的美,是在水前树下相拥凝望的新人;是在花前窗内举杯醉然的男人;是在庭中檐下淡然品茶的女人……。宏村古老的文化和凝重的美,吸引许多美院的学生前来写生:他们提着小马扎,背着画夹,拎着画箱,或在湖边找个可以描画小桥碧水的浓荫,或靠着墙脚找个能望见飞檐门楼的角落。他们在我眼中是把理想画入明天的未来,是古老宏村青春的亮点和一道令人欣慰的人文风景线。
从宏村出来,车行一个半小时,直奔江西婺源的篁岭。4年前来婺源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江铃黄花、月亮湾、彩虹桥、风雨桥都拍得十分尽兴。就是篁岭因正在整修而未能拍到“窗街篁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的“晒秋”。篁岭古村依山而建,夏末初秋,长长的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红色的辣椒、黄色的玉米、紫色的山果、白色的薯干……五颜六色的作物把那层层叠叠的民居村落衬托得缤纷动人。游走在篁岭,体会那原本为了生存无奈的“晒秋”的习俗,已演绎成完美的秋收画卷,使初秋的篁岭成为婺源的一个节日和中国的一张旅游名片。
初秋的皖南之行,让我拾遗补缺,在徽州古村和婺源田野中留下难忘的唯美画卷和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