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行(下)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随感 |
沿着草原绿毯走近异国风情的满洲里
(2016年7月31日
清晨,从根河出发,一路向北,游走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那神秘瑰丽的绿毯上,向着那蒙古人的母亲河、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走向那充满着独特异国风情的魅力边城——满洲里。
额尔古纳的湿地风景如诗如画:南坡是郁郁葱葱的绿树,河水宛如仙境中的玉带,蜿蜒曲折地涌向湿地中央。这景这情,让我们这些旧居城市的人们似乎走到大自然中找到了心灵休憩的港湾。
额尔古纳,在蒙古语中是“奉献”的意思,作为蒙古民族的哺育摇篮和母亲河,也滋润了两岸风光。室韦就依山傍水,镶嵌在大兴安岭北麓,与俄罗斯小镇奥罗奇仅一河之隔。河边被河水淹没的洼地,形成一个个“泡子”,按照形态被称为“月亮泡”“马蹄泡”等,那绿色的芦苇,绿色的河水,在蓝天白云之下,格外令人心旷神怡。
中俄边界附近的白桦林,有一种令人很喜欢欣赏的静美。夏日的白桦林,因为披上了郁绿的外衣,格外独特。而林下的那一片格桑花,更令人称奇:格桑,在藏语中是幸福之意。格桑花杆细瓣小,似乎弱不禁风,但任凭风狂雨猛,依旧郁翠挺立;在阳光下,开得格外灿烂。她是自然界中普通中见不凡、生命顽强、幸福自己的象征。
当华灯初照时,我们到达了满洲里。那是一个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依大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的中国最大陆地口岸。早就听导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比不上满洲里的灯火辉煌”,当我们的车子慢慢驶入满洲里时,满街俄罗斯风格建筑在霓虹灯下,尽管不象导游描写的那样夸张,但还是让从大草原上回来的我们有重回尘世的感觉。
第二天清晨,趁同行人都还在还在睡梦中时,我只身走上满洲里街头“扫街”。晨曦中的满洲里,让我被那一座座具有浓郁欧洲哥特式楼房建筑、所有街铺上悬挂中、俄、蒙三国文字招牌、商店橱窗中琳琅满目的俄罗斯商品所吸引。那满洲里的异国情调让人明白她被评为“中国最有魅力城市”的真谛所在。
我特意叫了辆出租车,要求寻找满洲里特有的一种俄罗斯建筑——木刻楞。褐红色的顶瓦,黄色的木结构,墨绿的柱子衬围,那种色彩的视觉冲击,那种凹凸明显的立体感,被人称为“立体彩色雕塑”。那是上世纪初俄罗斯人修建“东清铁路”时的建筑,她是满洲里百年中国与苏俄纠缠、起伏、变幻历史的见证。
最后来到了满洲里被称为“世界第一”的套娃广场。那个高3米的大套娃、那8个功能性套娃、200个代表各国文化的小套娃以及30个色彩缤纷的俄罗斯复活节彩蛋,还有那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套娃彩车,将满洲里的俄罗斯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满足地离开了满洲里,将那难忘的草原行用我那迟钝的文笔和忠实的相机欢悦地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