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解春
高解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52
  • 关注人气:3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责任和良知的拷问

(2011-11-09 06:37:28)
标签:

杂谈

分类: 医管手记

数月前,“八毛门”事件闹得医界沸沸扬扬。说的是深圳陈姓牙医,喜得贵子,因新生儿便秘腹胀去深圳儿童医院就诊,住院后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家长携子,出院去广州儿童医院,诊断仍为“先天性巨结肠待排”,予八毛钱的开塞露通便缓解症状。家长即带广州日报付姓记者去深圳儿童医院“曝光”。于是,“八毛钱治愈10万元疾病”的指责铺天盖地,媒体和网络将其作为医院趋利、过度医疗的典型,口诛笔伐。

作为资深小儿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清晰地记得:26年前我第一次作为讲师试讲的授课就是“先天性巨结肠”。临床经验和直觉告诉我:那个孩子是典型的先天性巨结肠,那因肠段肌间无神经节细胞而产生的代偿性巨结肠、肠梗阻、潜在的小肠结肠炎的危险,最后手术是其必然转归。尽管当初黑云压城,甚至许多官员都在多种场合要求“医务系统要深刻反思”,我于 917,在官博红人廖新波“8毛钱事件仅仅带出不信任?”的博客中,实名评论,公开呼唤:“这个孩子一定还得住院治疗,只是时间问题”,同时责问“老百姓不懂医,加上医生处置方法的各异,希望姑息疗法可以理解;问题在媒体、专家,是昧着良心还是懒得争论?”

一切被我不幸言中。患儿终究还是住院手术,而且康复出院;家长“因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无知和一时冲动,使深圳儿童医院受到社会舆论冲击”而公开道歉;医院称“理解家长爱子心切和当时的焦急心情”而接受道歉;媒体就此沉默而频受责问……。似乎冲突化解、医患握手言和,风波平息,但我却不依不饶,就此事折射的问题对医院、医生和媒体的责任和良知进行拷问。

首先拷问的是医院和医生的责任。当今社会,确实有许许多多对医院和医生的曲解、丑化,确实社会上有些人用一种不信任、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常治疗和救治行为。尽管如此,我们大多白衣天使依然尽心尽职,显示出我们应有的责任和风范。但在此次“八毛门”事件,以及类似因丈夫不同意手术而导致孕妇死亡的“李丽云案例”,众多凭着他们的专业知识完全可以预料结果的医院和医生的声音却那样的微弱,似乎只是义务性的告知,更多的是沉默,静观和叹息。这其中的无奈、痛苦我完全可以理解,但就象因有人诬陷而致使路人摔倒无人救治、因为某些见义勇为者没有得到善待而使路见不平无人吼一样,我认为这种麻木、淡漠、不作为是不可原谅的!当我们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时,就意味着我们要承担不同于凡人的责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至高无上的患者的生命权。作为医院管理者,我在呼吁国家和政府应该在严格条件和程序前提下赋予医院更多的强制治疗权的同时,我更呼吁我们的医院和医生:以不同于凡人的勇气,忍辱负重、以德报怨,在努力维护患者的生命权的同时,维护我们医者的责任和和神圣的形象。

更应该拷问的是媒体的良知。“八毛门”事件中,如果说家长的“无知”和“冲动”是因为爱子心切和焦急心情而情有可原;医生的“沉默”和“静观”是因为社会压力和法律缺陷而无奈屈就;那么。媒体那带有明显偏见报道的推波助澜和在事后竟能忍受难堪而始终拒绝道歉就值得拷问了。媒体应该是一个客观的记录者,在医患关系中应该以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场,以科学知识和事实真相来增进社会理解、促进社会和谐。但我们有些媒体,在医患矛盾的报道中,无论是这次“八毛门”事件,还是之前“锁骨骨折八字绑带与切开复位的费用差异“,甚至“患者过激砍杀医生”的报道中,总习惯带着偏见找新闻,以帮助弱者高尚谴责“医疗乱象”的狂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对医院的“施暴”。仅这次“八毛门”事件报道后三个月内,全国十余个“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家长怀疑诊断,拒绝手术,甚至发生肠穿孔坏死、腹膜炎抢救。媒体的良知何在?在对患者、医院、医生强调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媒体是否更应作出姿态,为自己的无知、鲁莽、偏见、对舆论和患者的误导、对医院和医生的伤害站出来道歉?

在“八毛门”真相大白之时,看着这场闹剧的一地鸡毛,真心期望我们的医院、医生、患者和媒体能从中悟出点什么,为营造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医患和谐的社会,从我做起,不懈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