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或许真是福
(2006年5月2日
经卡罗维伐里回布拉格
夜宿Hilton宾馆)
早上,圣约士塔教堂的钟声把我唤醒,使我被意识到正就宿在一个中世纪的捷克小镇。推窗而眺,昨天还有点游客的市政广场空无一人,那完全用深灰褐色的的石块铺成的广场稍有不平,但那却诉说着悠长的历史和沧桑;那广场四周的高塔、会议厅等建筑的外墙没有一块大理石,更无一点现代建筑材料,但并没剥脱,更没有一点新涂的痕迹;最让我惊讶的是所有的赫红或灰绿的屋瓦,是那样的干净如洗,同样在潮湿气候的捷克,从不见有一块屋瓦有我们太常见的青苔水污;那肯定不是人工清洗的结果,而是捷克保护自然换来的那片没有酸雨、大气清新的生态环境的杰作。
从克洛姆罗夫出发,绕道捷克西北部的丘陵山区,除了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外,还经常穿行于原始森林,车边可以不时的看见梅花鹿就在林间奔跑,马上问导游:没有人猎鹿?导游告诉我们:司机在路上万一撞死一头鹿,你可以把他就地埋葬,也可以叫来警察而不受任何处罚,但你或者其他任何人如果将那死鹿拿去食用,那除了巨额罚款外,你还有受到刑事处罚。联想到布拉格街道上带着叮当声的有轨电车、路上奔走的小排量汽车、被保护得那么完好的古代建筑,体会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维系和一个国家保护环境的国策履行,除了文化意识外,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和严格执法必然是其基石。
卡罗维伐里是捷克西北部的一个以温泉而闻名世界的疗养胜地。沿着河边的那条大街,漫漫走着,走到德沃夏克公园,看着那周遍悠闲的人们,可以想象那才真是艺术大师的摇篮;而街上到处可见的水温高达50-60℃的喷泉或水龙头,以及千年的温泉硫磺沉淀而成的艺术品,更让游客为一个如此长期悠闲的民族和胜地而沉思。
几天对捷克人的观察,发现纯朴和平和是那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演泽的一个渊源。捷克人的脚步,不象阿拉伯人那样拖沓,但也不象纽约或上海那些都市人那么急迫,常常是提着东西沿着石路或绿荫缓缓急走,更多的是牵着自己喜欢、未必漂亮的爱犬,完全是按着它的节奏在田间和街上漫步。捷克的街上很少看见穿着很华贵和考究的人,那种随意,休闲与美国人那种刻意时尚有天然之别,可以体会那种真正崇尚自然的人们追求的是不在乎别人的那种自由和休闲。捷克人的建筑和衣着,甚至他们的举动很少有特意让人注意的所谓别致,没有纽约街头那些有意把头抬得高高,但实际上眼角的余光透露出很在乎别人注意的女人;也没有象英国那样每一顶帽子、围巾、甚至手上的雨伞都刻意挑选的绅士,捷克人奉献给人的就是那么一个淳朴、平和的微笑和坦然。
捷克给我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与世无争,就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有一席之地;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只有用平和的心去保护我们已经并不富有的自然和环境,才能有永恒的蓝天白云和子孙万代的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