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中的美国旧事回忆
(2006年12月2日
上海到旧金山的UA858航班上)
当我坐在美国联合航空的858航班公务舱那宽敞的座位上时,终于使我轻吐了一口气。每次出国访问,我总是抱着可以有许多新的东西可以学习,同时可以从繁忙的公务中脱身休息一下的心情而轻松登机的,但这次作为上海26个医院管理者去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为期20天的高级管理课程学习的团长,还是感到有点责任感。一个看似简单的登机,整整忙碌了3个小时,这似乎在告诫着我什么?
与上次东欧之行“追着太阳的惬意”不同,这次我们选择的是穿越太平洋从旧金山进入美国的航线,正午顶着冬日难得的骄阳登上飞机,才飞行了二个小时,就将东亚的黎明也远远的抛在背后,一头扎进了西方世界昨日的夜幕。看着美联航空公司并不年轻的“空姨”和蔼的笑容和周到的服务,我再次感叹中国医院护士的一线服务周期实在太短;在享受了过于丰盛的晚餐后,好久没有尽情地午睡的我,将航空椅放平,美美地小酣了3个小时;醒来看着周边正在酣睡的美国人,望着眩窗外的星夜,我脑海中一幕幕地展示着我的前二次美国之旅与我的美国情结:
我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是在1998年,那时我们同辈的精英们都往美国走,第一批海归也已经开始着陆上海滩,大家眼中和口中的美国基本上是天堂般生活;在美国挣的美金还是让所有上海人眼红的。我移交了儿科医院副院长的工作、告别了才刚搬迁了5天的新居,只身来到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进行预期半年的小儿外科访问学者生涯。踏上美国国土的第一天让我终身难忘:也是美联航的飞机,在日本加油后竟在跑道上折回换胎;随后是误点二小时到纽约机场;去费城的飞机取消和行李丢失;万般折腾到深夜2点迎来今天已成为儿科医院院长的黄国英和我中学好友从费城开来的车,那差点夜宿纽约机场的开端,预兆着我对美国印象相当长时间的偏见。第二天,我走进当时公派出国人员每月500美金费用只能借住的中国留学生公寓,看着只有一个9寸黑白电视机和一个放在地上的床垫和一个写字台的小阁楼,瞧着门口油腻的灶头和脏得不敢伸脚地卫生间,我为自己那样执意来美的悔恨泪水顿时盈眶……。那次4个月的访问学者生活,我充分的体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的艰辛;我也经常感受由于祖国的不强大美国人在中国学者面前的傲慢。那四个月的最大收获是我对美国的医生培养机制,医院流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利用费城儿童医院的图书馆和每天近8小时的阅读,为回国以后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研究生课题设计、以后的学术专著撰写和科研处长的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那次赴美唯一让我欣慰和感动的,是我那个儿时好友,每个周末开车来接我到他家,彻夜述旧、美餐招待……,让我感受很多他乡遇故友的温暖。
第二次赴美已经是中国改革开放坚挺的度过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刚刚进入经济复苏的2004年。我作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院长,对美国进行工作访问。从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芝加哥西北医院到斯坦福大学;从波士顿、拉斯维加斯到旧金山、夏威夷,我以一个受人尊重的客人的身份感受到了一个先进、强大和繁华的美国:他们医院的建筑、设备、医院管理,尤其是医学科研的投入和精细,真的让我深有感触;他们强大的生产力营造的许多豪华、奢侈和上帝青睐而给与的沃华大自然也令我大为感叹;当然“911”给美国人带来的心理阴影和那个国家的贫富悬殊也令我深思戒问。但我对美国的偏见正被一种更为客观的评判所替代。尤其那次访问中我们用中国的信用卡在美国消费时的感觉,联想当初许多留学生把美金带回中国的情景,真的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骄傲。
飞机眩窗外的夜空慢慢泛出白色,航程的剩余时间越来越少,我将第三次走近美国,不知这次会有什么新的感受,但我对祖国、对自己,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