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和

(2007-06-11 20:39:52)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生感悟
    

近日,先后有博友以“良师诤友”和“初见高医生”为题,发表了博文。我那一贯的不拘礼节,愿意倾听需要帮助的人(包括同事、下属、年轻人、陌生人)诉说烦恼忧愁,愿意坦诚己见,给予我能给予的见解和关注,被他们以“随和”成为感动的缘由。

随和?特翻阅《辞海》,解释有二:随势附和,曲从;我的举动无论从动机和结果上看,好象不属此意;随顺众意,不固执己见,博友的寓意应该是指这层意思。但社会中众多的人不都是如此处世和应该如此待人吗?不随和者,总有值得持才高傲、鹤立鸡群之处吧?《辞海》中还真有一例,为刘志庄《跋方蒙仲诗》的记载:方蒙仲诗趣味清深,态度高雅;谓有未然,虽浮名虚誉,一世所宗,不肯随和。相比之下,我何德何能,为什么一个“随和”就得让人感动?

原来,博友还是把我归为“领导”一类。在他们看来,领导这个阶层(有博友用“阶级”一词,总让我联想起那十年浩劫而不悦)的人,就应该不轻易随和。我很欣赏“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那句话,人们的行为、举动、处世,都应该按照做人的基本原则——坦诚真心、善待自己与他人;热心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不要使职务职位、人为的权威成为自己做人的羁绊;不要因世俗、陋习而刻意地改变自己的处世为人。如此待人,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人际平等的营造,对自己的淡泊明志、平和随意、身心健康何尝不是一种有益的陶冶?

联想这次再进党校,班里全是厅局级干部。尽管也是如此听课、讨论、交流、沟通,怎么都没有六年前党校处级干部班的那份和睦与融洽。太多的领导,习惯刻意的在乎自己的职位、形象,谈吐中太多的炫耀自己从政的资格、经历;似乎不经意地透露自己与某个市领导特殊关系或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要闻……。如此的领导,如何可能曲从、随顺?于是,对大多数人说来很正常的“随和”,就离他们越来越远。
真的希望我们大家,尤其是我们的管理者、官员们,随和些!民意不可违,众意应该随。经常地告诫自己:你的所谓光环、权势,包括业绩、名利都会随着你的退出职业生涯或入土而瞬间消失;但你的为人、处世,尤其是你给予别人的坦诚帮助和真情关怀,是可以在九泉之下都得以欣慰和无愧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父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