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解春
高解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52
  • 关注人气:3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彩云之南(三)

(2008-03-15 06:51: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记随感

青山绿水间体会智者之威和仁者之情

200836从泸沽湖回丽江再宿康年丽水阳光酒店)

 

清晨,来到泸沽湖畔。一抹曙光从东边山后透出霞光,将那湖水染上一缕金光;四周青山,在晨雾中缥缈隐现;叠嶂的山峰在湖中的倒影随风波动浮绰;岸边几家摩梭人的黄色木楞房,掩映在春天翠芽垂丝的柳树中;海鸥和野鸭,在湖水中荡漾,偶尔跃起展翅……。放眼望去,天空蔚蓝、白云漂浮、水天相连,俨然一幅美妙绝伦的天然美画。当我架好三角架,一轮朝阳从山后徐徐上升,湖水骤然变为翠绿。泸沽湖水一日中随日出夕下和风吹云游的变幻无穷,让爱好摄影的我叫绝不已、魂不守舍。

拍完朝阳冉冉升起和泸沽湖晨景后,我满足地在湖边的小食府,仅用7元钱,饱食了一碗肉排米线和一只肉包。再次来到湖边,和几个穿着艳丽摩梭服装的老妇闲聊几句后,拍下几张她们的面部特写。一个人租了条舢板,与二个摩梭小伙一起,继昨日最晚归船之后,又成为今日泸沽湖上最早启航的游船。

船上的二个划船的摩梭人,让我再次领略摩梭风情和文化。船头的摩梭小伙子,从小随姐姐离开泸沽湖,在山东威海长大。姐姐已嫁汉人,随着户口外迁,过着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生活。小伙子每年春节回泸沽湖与家人团聚,并被这朴实、和谐的摩梭文化深深吸引。今年特意请假一年,希望能找到一个钟情的“阿夏”。问他对婚后婚姻家庭模式的设想,他说:如果姑娘同意,他会倾向于阿夏同居婚或现代婚姻制的方式,他认为在走婚基础上的现代婚姻制度,或许更适合他。船尾的摩梭青年,是一个民族意识很强的摩梭人,开始交谈中十分谨慎,随着我对摩梭文化的认可和理解,他开始滔滔不绝:洛水村72户人家,近900多人口。生产组织形式以整个村的集体所有制为主:每天每家派一个人划船、派一个人牵马、派一个人放牛放猪;晚上每家派一个人穿着民族服装参加篝火晚会……,所有的收费均上缴村里,然后集体分配。而土地已经按户承包,每家有一个客栈或店铺,这些归家庭私有。家庭内财权由家中最有能力的女人掌管。当大家庭人口增长超过三十多人时,家长会提出分家,新“家长”的产生并不以长幼为序,而由前任“家长”指定一位能干的女性担任。那个摩梭青年坚持认为:摩梭人的母系大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和谐、温馨、符合人性,体现婚姻自由、纯真爱情的理想社会。

舢板把我带到泸沽湖西北侧的谢娃峨岛。那岛顶上的黄色寺庙和一棵苍天老槐树,将其构画得十分精美。据说,著名美国学者洛克半个世纪前曾在这里定居半年,并撰文称其为“上帝创造的最后一片世外桃园”。我走上小岛,宁静的岛边野鸭成群,随着我的走近,突然跃起展翅,我急忙按动快门,一幅“击水展翅”的创作让我陶醉许久。岛顶上是一个藏传寺庙,雕梁画栋、汉藏合璧,从村里过来的喇嘛常年住宿其中,在这郁郁绿荫和碧波环抱的岛上,走向他心中的圣地。

中午时分,我们离开了伊甸园般的人间仙境泸沽湖,驱车返回丽江。一路丛山峻岭,山峰层叠。从山脚的金沙江畔,经过数十个如“丽宁十八湾”那样的盘山公路,直上冰雪悬崖的山顶,俯瞰山下,江水如绿色项链,委婉流淌在山间崖下;梯田层层,雾绕山间……。车上三人,就山的雄伟、水的秀美,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抒己见。记得人们说:“智者爱山,仁者亲水”。我多次自问,发现蔚然矗立的高山,尤其秋叶层染之时、雪峰素裹之态,常让我感叹。但骨子里,我还是更倾爱那如诗如画、心恬神怡的水美。或许是海边湖畔的悠闲,比那攀山登峰的艰辛,更适合追求恬美潇洒的我;或许酷似理性的我,骨子里仍然是那份难舍难忘的如水之情?

傍晚的时候,回到丽江。趁着夕阳高照,直接驱车上狮子山公园,登上万鼓楼,瞰览丽江城全景,木府和各种民居尽收眼底。那里是多少游人留下经典景照之处。我最后一次北望玉龙雪山、东俯丽江古城、西瞰新城新貌、南眺林落田野,由衷地呼唤:再见了,丽江,我心中难忘的一段时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