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上栏前的岁月

(2009-03-05 21:58:56)
标签:

杂谈

分类: 自选精品

每日清晨,当定时控制的广播电台报时响起,我几十年如一日地起床下楼,来到马路对面的卢湾体育场。呼吸着那润肺沁心的清晨空气,踏着那铺满晨露冰霜的红色塑胶跑道和绿色草坪,令我感到那样的熟悉,不时地把我带回那中学田径训练比赛的悠悠岁月。

那是一个刘翔和姚明还没有出生的年代,中国处于政治动乱和物质贫乏的非常时期。但那时中学生的学业远没有今天的中学生们那样的繁重和压抑。我就读的闵行中学,传统的学生体育活动却开展得如火如荼。中学的业余田径运动生涯,给我的中学生活注抹了浓浓的一笔,在我的人生里程中刻下难以抹去的烙印。

中学入学后的第一堂体育课,凭借着从小在工人新村里“逃将赛”游戏中练就的敏捷和高频率疾跑能力,我在短跑测试中脱颖而出,被选拔进了学校田径队。当时闵行中学田径队挂牌徐汇区少体校田径基地。参加田径训练的运动员,可以发到一套运动衫裤,另有一件厚绒的运动服;在集中训练期,还可以免费享受一顿约价值一角钱、有大饼油条、豆浆等点心的早餐。在那个年代,那是一个中学生十分诱人的待遇;尤其那件被俗称为“大翻领”的厚绒运动衣,我们有意把那拉练拉到胸前,把那衣领尽可能的拉开,加上胸前印有的学校队名,那可是所有青少年侧目的时尚和荣誉的象征。

当时身高不到一米六十的我,并没有田径运动的身材优势。但不懈追求的我,在训练中把技术掌握作为重点突破点:起跑、疾跑、冲刺……;学习当时刚开始出现的走步式跳远动作……;除了那依靠身高步大的途中跑,我把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徐汇区田径运动会,我以69的成绩一举夺得男子乙组60米短跑第一名;以534的成绩夺得跳远第一名;100米短跑的最好成绩竟达1125;学校4×100米、4×400米等集体项目也是当然选手,就此奠定了学校田径队主力队员的地位。

当我步入初三,进入中学甲组比赛后,同样的运动成绩在身高马大的同龄运动员面前顿现劣势,名次徘徊在全区第五、六名。教练考虑我掌握技术动作的悟性和速度弹跳的优势,让我改学跨栏。当时中学生比赛的中栏,栏高86公分,距离是国际标准的110米。那些中学生运动员,或者象刘翔那样,三步上栏,结果由于腿短,110米全程象三级跳远那样,成绩可想而知;或者以栏间五步,结果一路碎步,动作滑稽,成绩也不理想。我改学跨栏后,发现最适合中学生的栏间是四步,但要求运动员具有左右脚交替上栏的能力,技术难度很大。我苦练左右脚跨栏技术,在徐汇区最先创建了四步跨栏法,第一年就以183勇夺全区冠军,而且在200米低栏中也以无需调整步伐的优势而夺得第二名。

运动生涯,没有永远的强者。中学四年级的我,运动成绩已经每况愈下,对手们身体条件明显比我好,而且也都步我后尘,改用四步上栏法。我春季运动会第三名,秋季运动会第六名。与我一起进入田径队的运动员全部相继离去。那时参加比赛,站在起跑线上,作为连续二年卫冕冠军的我,很体会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那种压力和无奈。但我选择的是决不放弃,那年,我所有的日记本、记事本的扉页上,都被题上“宁可跌倒在跑道,决不停留在栏前”的誓言。作为田径队唯一的四年级老队员,坚持与小队员一起冬锻、晨练。凌晨5点,在月光朦胧中起床,长跑5公里;寒冬暑夏,从不懈怠。记得那天,教练用卡车把我们载到10公里外的春申桥,大家背心短裤,向中学发起计时跑,途中的缺氧期、极点时,多次想停步上车,但不屈的意志让我成为唯一坚持到终点的短跑组运动员。曾有一次,不慎踢栏跌倒,左侧大腿被煤渣跑道擦得皮碇血流,自来水冲洗一下,继续跨栏训练……。这样的磨练,一直是我成年后,对自我毅力、韧性不断激励的源泉。

最后一次参加田径比赛,是在中学毕业4年后恢复高考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的次年,学校举办恢复高考后的首届田径运动会,一直在大学里以低调、不张扬形象不引人注意的我,一举夺得110米高栏第一名和跳远第二名,惹得那个输给我的非洲留学生用很奇怪的眼光看着我许久。在短暂的二周恢复训练后,我代表学校参加了1979年上海市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倚仗着中学的那点基础,竟然撞进了最后决赛,尽管以名落孙山的第七名没有获得奖牌。但那我人生参加的最高级别的田径赛,为我的田径运动员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近十年道上栏前的悠悠岁月,使我体会人生的很多哲理:不懈奋斗、扬长避短、智谋创新、追求极致、刚毅坚韧、永不放弃,这或许会永远融入我那鲜红的血液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